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从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两个维度构建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PE-Malmquist-CDG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探寻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演进规律。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刚进入中等协同发展阶段,且该状态并不稳定;从演化规律看,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式演进趋势,整个核密度分布曲线"波宽"呈现"发散-收敛-发散"特征,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特征,极化趋势比较显著。长期来看,各地区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均衡、良性、协同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对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考察其空间分布和动态演进情况。结果表明:(1)在时序发展上,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在空间演变上,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现空间不均衡分布,其中,东南区域和西北区域的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显著;(3)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正相关性,且存在显著的“高高—高效型”和“低低—低效型”各自集聚的空间结构特征,时空跃迁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阐述了两者协同发展的机理。基于此,构建了科技人才子系统有序度模型、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对2006-2016年我国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相同基期和相邻基期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相同基期协同度显著上升,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相邻基期协同度处于稳定的低度协同演变状态,科技人才子系统与科技创新子系统协同度增长幅度在协同作用中更加趋于一致,两个子系统趋于良好的互相促进过程中。最后,提出了促进该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系统协同理论,从治理主体、管理机制、技术投入、治理情境四个要素构建了水环境治理系统协同发展模型,运用相关数据对我国水环境治理各要素有序度及其协同发展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时间段内治理主体子系统、管理机制子系统、技术投入子系统和治理情境子系统总体呈有序发展状态且发展趋势良好;相同基期水平的水环境治理要素协同度逐年上升,但协同水平较低且增长缓慢;相邻基期水平的水环境治理要素协同状态不太稳定,协同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创新环境-转型升级耦合视角,采用TOPSIS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分析2007-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绿色创新环境与工业转型升级耦合关系的演进特征。结果发现:①2007年以来中国绿色创新环境与工业转型升级耦合度整体虽有提高之势,但协调度仍然较低,且耦合协调等级没有发生明显跃迁,并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减态势;②区域间差异是系统耦合协调度差距的主要来源,在地区差异多极化发展趋势下其波动存在4个潜在收敛俱乐部,呈现出地理“区块链”收敛趋势;③采用QAP方法对地区耦合度差异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发现,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信息化水平差异、教育水平差异和城镇化水平差异是主要原因,而地理位置邻近、俱乐部收敛发展趋势有利于缩小地区耦合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6.
复杂开放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制约、依赖、影响、产生协同效应。文章基于协同理论,利用定西循环经济发展基础数据,从时间尺度方面与系统层面定量研究区循环经济发展动态变化,并对其发展失衡与协同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研究时间段内,定西市循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子系统发展贡献作用层次不齐,协同度较低,严重制约了定西市循环经济有序、稳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失衡状态处于比较安全阶段,但依旧位于安全区域的边缘,政府部门要关注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核电产业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维护能源安全的重点产业。利用哈肯模型对核电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将核电产业特征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相结合,构建核电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明晰了核电创新生态系统架构,并以三个子系统为衡量核电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和水平的状态变量,对其进行指标细分,根据2010—2022年的行业发展数据,构建系统演化运动方程,并分析核电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展趋势、演化动力和协同度。结果表明,核电产业目前趋向系统稳定点,创新研发子系统对核电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和进程起支配作用;同时,创新研发子系统对创新运营和创新支持子系统的促进作用仍待加强;核电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产业正趋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城市群是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阵地和试验田。围绕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计算不同要素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权重和在过去一段时间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现阶段的结构特征和演进趋势。从结构视角研究发现,河北综合协同指数提升较京津更为显著,“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建设,交通、公共服务投入增加激活了河北的区域协同后发优势;天津协同指数呈现细微下降,与天津近年来经济结构升级趋缓、京冀协同联动还有待加强有关。从协同指数结构看,总体上京津冀协同指数都有上升,河北的贡献率最大。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演进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基于“黑箱”视角,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系统解构为研发和商业化两个子系统。运用两阶段复合网络DEA评价方法,测度2012-2015年我国内地25省市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系统效率,并以此为量化判别指标,结合聚类分析法,对各省市地区进行分类。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系统效率总体不高,且研发子系统是薄弱环节;②2012-2015年,无论是创新系统总体效率还是各子系统效率,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③我国各省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系统的总体效率以及各子系统效率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钧 《财经科学》2015,(12):48-57
新型城镇发展的“新”主要在于“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本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对空变化和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2003—2013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区域差异较大.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协调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因此,各地区应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进而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我国金融科技—制造业绿色转型复合系统自组织协同演化机制,在对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哈肯模型,利用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探析金融科技—制造业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的区域协同差异。结果表明,制造业绿色转型是控制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结构和方向的关键因素;金融科技与制造业绿色转型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但两者均形成抑制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负反馈机制;样本期内,我国金融科技—制造业绿色转型复合系统协同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协同差异较小但呈扩大趋势;四大经济区域协同水平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为界,呈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东部地区协同水平差异远大于其它地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协同水平差异相当,东部和东北地区协同水平差异均呈扩大态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通过计算各行业污染强度PL值,将中国27个制造行业按污染程度划分为轻、中、重度污染行业,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揭示制造业整体和3类制造行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规律,并探究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制造行业绿色产品创新能力、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增幅差异较大;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对轻度污染行业绿色产品创新能力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行业污染程度越高,其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受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孙丽文  曹璐 《技术经济》2017,36(7):48-55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认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由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活动、生态环境和产业效益4个子系统构成,由此构建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采用离差最大化法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及其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计算。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促进制造业各行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协同创新网络化导致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功能失位的问题,提出欠发达地区基于现有创新资源的潜在价值嵌入云协同创新机制解决方案。建立多维集成产业云协同创新平台是欠发达地区嵌入云协同创新的前提,多维集成的系统性框架强调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和创新政策三者对创新资源集成、云技术集成绩效的保障作用。云协同创新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有利于增加欠发达地区参与协同创新的方式,欠发达地区可遵循创新情境嵌入-创新网络嵌入-创新需求嵌入-创新项目嵌入-创新能力嵌入过程,逐渐嵌入区域云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从创新资源云服务需求者到供给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探析建筑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机理的理论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使用我国2008年省级层面数据,对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区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度最低的西藏自治区也达到0.9139;为了避免耦合度指标存在的缺陷而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指标则证实,我国各省区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可分为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四种类型,且大部分省区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虚拟化转型背景下,双重创新网络的作用有待探索。运用多主体建模仿真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双重创新网络对区域制造集群创新网络及其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区域创新绩效“缓慢—加快—稳定”的演化过程,虚拟网络嵌入后区域创新绩效呈现“加快—稳定”的特征。同时,进一步考察技术动态性对此造成的冲击,发现在不同技术动态性环境下,虚拟网络均有助于改善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最后,仿真结果显示,鉴于虚拟化程度不同,创新绩效涌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南京江宁开发区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探索,发现在高技术动态条件下虚拟化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而低技术动态条件下呈正相关,从而为制造企业如何在虚拟化转型过程中兼顾两种异质创新网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给区域智造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以珠海、深圳临港经济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173家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企业2015-2017年政府治理创新前后的工业经济指标数据,运用SIENA模型,从动态演化视角对大数据监管下的政府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大数据监管创新政府治理对区域智造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且在发展周期上表现为治理创新、工业经济发展与地方社会贡献的协同演化稳定性。据此,给出有利于政府现代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收集了2009—2018年全国煤炭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数据、煤炭深加工等转型数据,采用判别分析法确定煤炭企业科技创新效率、高质量绿色转型效应;收集全国34家煤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熵值法确定煤炭企业资产结构演变熵值和绿色演变效应;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效应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煤炭工业科技创新从整体上产生了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效应。这种“高质量发展”作用主要是促进了煤炭企业高质量转型,产生了绿色转型效应。其绿色转型效应远远超过煤炭企业产业方向调整、资产结构演变所产生的“阵痛”负作用;煤炭企业高质量转型、资产结构绿色演变是连接科技创新与经济效益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吴滨  石磊 《技术经济》2023,42(10):94-104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途径。基于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了涵盖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26个指标的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指标体系,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作为其绿色生产方式的量化指标,并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可视化分析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和协同效应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实现了较快提升,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沿线省(市)间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的差异逐渐扩大;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但这种空间相关性在2017—2020年逐渐减弱。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中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的协同效应逐渐增强,但是整体协同水平依旧较低、地区差异明显,协同能力仍需提升。  相似文献   

20.
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方向演变对于构建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养”机制,挖掘重大颠覆性技术选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螺旋协同性测度模型量化政府、产业、学术界3类主体对颠覆性技术关注方向的协同程度,构建颠覆性技术行动者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网络结构形式下政、产、学三方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耦合方向,探究高度耦合技术方向的演化特点。最后,获得技术关注方向协同性、技术关注耦合方向特征、技术关注方向耦合时间时序特征、技术关注方向耦合机构特征、高度耦合技术方向演化特征5个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