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央财政为了平衡地区间财力差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重要制度安排。然而,中央财政以均等化为目标、以标准财政收支差为依据对省(市、自治区)拨付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省对县(市)级政府拨付该项资金时,并没有规定具体用途,因此,县(市)级地方政府拥有对这部分资金完全的自主支配权。在多重目标,尤其是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下,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可能被挪用和挤占,上级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意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的目的是:从制度层面论述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目标与效率评价的内在联系;探讨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绩效评价的适用性;从基本公共服务资金配置和提升效率两个方面,构建了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体系;以云南省的县(市)为样本,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绩效进行实证模拟评价;提出建立绩效评价是完善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庞大且迅速增长,资金使用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与制约机制;均等化作用不明显;以"税收返还"为代表的无条件拨款具有非规范性和过渡性;省以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规范转移支付的路径、完善省级与下级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与监督评价体系,进一步做好有关转移支付测算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中央财政在均衡性转移支付体系下设立了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各省区再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相应的资金分配办法,其最终目标是引导生态功能区政府和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然而,由于中央对地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增强生态功能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上,加之各省区的资金分配方案又各不相同,自然,制度设计的初衷与最终目标之间必然存在偏差。本文主张中央对地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该定位在生态外溢价值补偿上,同时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体系。首先,本文基于不同补偿路径提出了"生态外溢价值"补偿理念;其次,基于拓展的能值模型分别测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生态资源稀缺价值和生态价值自身消费,重构基于生态外溢价值补偿的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偿体系;再次,以全国31个省区和云南省129个县市为案例,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进行实证测算,以检验该方法的可操作性。最后,提出构建和完善该项制度的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4.
1.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有效控制财政风险。(1)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与界定。也就是正确处理地方各级政府间的关系,明确省、市、县、乡政府间的事权划分。(2)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收分配,建立并完善地方税收体系。(3)健全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要加大对不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在建立规  相似文献   

5.
比较准确评估地方财政收支状况是改革完善地方财政制度的基础。借鉴Ladd和Yinger的财政健康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县(市)财政健康进行评估,发现样本期间县(市)财政健康水平呈先降后升形态,且县(市)财政健康水平总体仍较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显示,财政分权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都显著地提升了县(市)财政健康水平。为增进地方财政健康度,应科学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完善省以下分税制,构建合意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债制度,同时深化地方财政及行政层级改革,建立扁平化的地方财政及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改革完善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和政策,逐步形成了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打补丁"式的形成过程使得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是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目标不清晰、功能不健全,难以有效解决纵向和横向财政失衡问题,一些应给予地方财政的补偿性转移支付数额不足或缺失;另一方面是转移支付体系还不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难以对主体功能区形成产生推进作用;此外,在具体的分配方法、计算公式、资金管理、透明度方面也有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要求,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制度统一、分配科学、管理规范、信息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把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作为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重点。进而从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框架、建立以转移支付为主的主体功能区财税体制及政策体系、改进转移支付分配方法和资金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转移支付改革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7.
关于完善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解决纵向与横向的财务不平衡,逐步缩小地区间的财力差异,使全国不同地区公民享受到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对均衡性转移支付现状的总结,分析了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演变历程和转移支付管理实践变化与趋势,使用空间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基尼系数分析和RE指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公平性不断提升;转移支付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规模不断增大、精准性不断提高、地方平衡性不断增强。(2)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降低了各省域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推动了各项省域协调发展指标均衡提升。(3)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主要通过推动人均财政支出均等化和规范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后,从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省以下地方财政支出行为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对地方征税努力的扭曲.本文通过构建转移支付征税努力模型,分析了不同性质转移支付对地方征税努力的影响,同时利用1997-2010年我国各省份财政实践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显著地扭曲着地方征税努力.总量性质转移支付(即税收返还)、均等性质转移支付(即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定额补助)对地方征税努力存在着抑制作用,配套性质转移支付(除均衡性转移支付、定额补助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则能增进地方征税努力,但激励效果远小于总量性质转移支付和均等性质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0.
一、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证分析 鉴于目前我国省以下转移支付的共性大于个性,本文将以H省的具体情况作为典型,对我国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实证分析。 (一)从用于转移支付资金总量的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孙戬 《经济问题》2012,(6):107-11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有效的财政政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存在财政责任划分不明确、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财政资源配置不均衡、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建立权责明确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改革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财力均等化是中央转移支付的最基本目标,是落后地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本文选取了尽量能反映区域特点的13个指标,对我国的省级行政辖区做了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划分,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变异系数指标对比了中央转移支付对三大区域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结论显示,欠发达地区的财力均等化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其间的财力差距反而被不断拉大。欠发达地区受中央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导向不清和欠发达地区畸形依赖专项转移支付有关。  相似文献   

13.
财政在教育均衡发展中承担着主要职责,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教育财政体制不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应增加落后地区财政收入、进一步完善教育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地理自然环境恶劣、公共服务供给成本高等原因,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无法提供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均衡的公共服务。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民族地区都有财政倾斜政策,虽然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核算体系,民族地区内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转移支付结构也缺乏合理性。今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应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为改革方向,同时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评价和考核监督。  相似文献   

17.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会影响到各地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上看,转移支付起到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果,但各地区财力差异仍然很大;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最差。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和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来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水平,以促进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完善分税制支出端改革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财政改革自1980年实行承包制及分税制已走过40年的辉煌历程,"四十而不惑"的最好纪念是聚焦成功经验,客观认知财政改革前20年的"头羊效应"和后20年过渡期的某些弱效影响,以更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均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政理财思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针对地方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统计数值的不同,运用《中国统计年鉴》大数据和因素法、参数法及等量替代等方法,破解了将地方常住人口换算为国际居住人口"标准人"的技术性难题;所探求的"标准人"系数可作为按国际分税制标准监测政府间人均财力均衡度指数,其改进模型"标准人"再分配公式融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亦可作为按国际居住人口标准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行动主要是为了获得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资本积累。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高度倚重土地财政收入,并将其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资金;同时,中央和地方均高度重视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政府的财政行动却导致中国经济陷入未来增长的不确定和发展环境不公的困境。作为应对,政府应在财政公共化的框架下逐步完成省以下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构建、规范土地出让金用途,以及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