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拥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业集聚过程中,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人才资源过度集聚会产生拥挤,造成人才资源过剩、闲置和产出效益损失,而通过人才个体心理感知的拥挤会降低产业集群人才集聚能力,阻碍产业集群深化发展。从经济学、心理学视角对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拥挤效应及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就避免人才集聚拥挤、最大化人才资源效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集聚的决定因素,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产业经济环境、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在人才集聚中的作用,构建了人才集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确定了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人才集聚决定因素的重要程度,为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合理集聚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网络和人才集聚效应是影响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但已有文献很少对协同创新网络、人才集聚效应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进行研究。基于太原市168家科技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验证了协同创新网络、人才集聚效应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对人才集聚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才集聚效应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人才集聚效应在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技术创新人才环境、人才吸引力等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技术创新人才集聚的各个要素,通过定量研究筛选得到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大类29个指标构成的区域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并建立起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浙江省的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进行评价,并与一些省市进行比较分析,用具体的数字来刻画浙江省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开发模式,即:政府支持、高新园区集聚和高校培养开发并重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及开发模式,为城市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才集聚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位商理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中国人才集聚变化,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索中国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人才集聚差距逐年缩小,东部地区人才集聚程度最高、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第三、中部地区最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性教育投入对所有分位点的人才集聚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资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对低分位点人才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人才集聚在高分位点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对人才集聚在中间分位点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地区开放性对人才集聚在不同分位点的影响不一致。最后,针对人才集聚程度较低的地区,从经济基础、政策环境、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取何种方式来集聚人才是地方经济工作中的重要议题,这涉及人才集聚模式的选择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不同特点,以期能对我国的人才集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准确测度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和辐射力水平并深入探讨二者相互关系,有助于检验各省份人才政策的实效性和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提出路径建议。本文选取17个典型省份作为区域辐射中心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法和回归分析法开展研究表明,区域辐射中心建设进程中存在明显的“人才政策—人才集聚指数—辐射力”交互推动关系,且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与辐射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升0936个百分点。相反,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高1个百分点,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068个百分点。区域中心辐射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二者对人才集聚指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86和056。研究成果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指明了路径:人才政策应聚焦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辐射中心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性、特色化产融合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辐射力和金融服务辐射力来提升区域辐射中心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浙江省现有人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才安全政策、人才激励政策、人才选拔和使用政策以及人才评价政策属于"强势影响政策";人才吸引政策、人才流动政策和人才培养政策属于"中势影响政策"。最后提出了浙江省进一步有效实现区域人才集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资源集聚是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前提,而人才这一资源要素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的可获得性和精致程度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于是,关于人才集聚问题的研究变得尤其迫切。中国政府作为经济建设的指挥者,在人才集聚问题上的定位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其经济的发展。而海归人才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区域交通网络,推动了区域城市群的发展,对于区域间人才集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梳理了目前高速铁路与人才集聚领域的研究,整理了高铁对人才集聚影响的内在机制,并对现有文献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创业之本,兴国之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因素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人才问题,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都在采用不同的措施,通过提高人才的竞争与集聚,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开放条件下人才竞争与集聚的特点、内容和规律进行了的分析,以期能够对区域人才政策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人才集聚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萍  章守明 《经济问题》2006,(11):14-15
基于区域人才集聚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流向单一、政策雷同、观念狭隘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战略性重构人才集聚系统的解决视角,确立了人才流入、人才经营和内外交互作用三个子系统,并就每一个子系统提供了相应的人才集聚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价值链视角,构建涵盖人才资源在区域空间层面集聚生成、地区配置、效能产出3个维度在内的区域人才集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AHP-信息熵组合赋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人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就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考察期内地区人才集聚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沿线省市人才集聚水平差异显著,缩小趋势渐缓,整体呈现局部高水平、全局低效率的不利境况;各省市人才集聚水平关键维度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显著波动递增态势,但内部耦合协调度存在不平衡发展问题,影响地区人才集聚水平整体提升。为提升长江经济带人才集聚水平,推进沿线地区协调发展,需强化区域人才合作机制,采取差别化精准策略破解沿线地区人才集聚低水平、不协调的短板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产业集群的经济增长作用日益突出的今天,集群内的人才集聚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基于成本收益理论以及人口迁移中的“推-拉理论”等,对产业集群作用下的人才集聚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耦合效应以及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阶段人才集聚的演化过程,得出由于在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等自身诸多特征的作用下人才集聚得以实现,并且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人才集聚对经济的贡献是有所差异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将会给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人才开发政策时提供不同的视角,以便有针对性地遵循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来进行人才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保证人才集聚的持续性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更高的要求,河南应该抓住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发挥人才集聚作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首先阐述河南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才集聚现状,接着分析人才集聚效应,最后从经济发展、教育科研、人才市场方面分析河南产业结构升级中人才集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于洋 《时代经贸》2013,(4):130-130,133
有效发挥人才的作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服务,本文结合人才发展背景及我国国情,对我国人才集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出台的政策进行了分析,为我国今后人才集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通过区分一般人口集聚和人才集聚两个指标,研究了人口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区域之间两者关系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人口集聚和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呈“正U型关系”,同时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在不同区域层面,一般人口集聚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均存在“正U型”关系,且对于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但在中部地区,两者关系并未呈现“U型”关系,而是呈持续负向影响。此外,相比东部地区,人才集聚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