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黎金梅  纪兰 《大陆桥视野》2021,(3):108-109,111
应用型大学是培养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主的大学,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重点。应用型大学作为优秀人才培养基地、教学管理试验基地以及改革基地,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方面具有迫切的社会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拟通过实施高质量的人才选拔与淘汰机制,从培养目的、培养手段等方面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方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人才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而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普遍存在问题,培养的人才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地方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应培养适应竞争需要、面向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就业导向,适合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中高级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和创业人才。为此,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已成为必然,这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价值观、理论基础、实践能力、扩展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高校探索的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由培养学生的七种应用能力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普通高校不同于研究型重点高校,它培养的是生产、经营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会计学作为技术性、应用性比较强的社会科学,要求应用型普通高校建立健全会计实训教学体系。目前,会计实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是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现实需要,更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数学专业要以培养在素质、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都适应不同类型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评价指标等方面开展了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提出完善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仲凤云 《当代经济》2010,(14):116-116
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应该与培养应用型高校的目标定位相互适应。其中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人员胜任力对于提高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员工胜任力素质的概念,提出了提高应用型高校员工胜任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经过10年的发展,黑龙江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专业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无特色的问题。通过与国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较好的中山大学与东北大学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提出了适合黑龙江科技大学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8)
通过对目前我国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分析及软件工程相关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与分析,文章基于黑龙江科技大学与哈尔滨金融学院合作参与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从校企合作平台搭建、MPE-CDIO现代工程教育模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数字化混合式学习平台建设、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对于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平台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实践证明,新的人才培养平台对于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改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高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应该服务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中心展开工作.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曾璐  孙玺 《经济师》2012,(1):149+151
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迅猛,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倾向,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普遍欢迎。文章以工商管理专业为突破口,通过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特点进行分析,探寻我国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培养目标、实践环节、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7)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通过该计划可以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对搞好我国应用型人才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研究内容较少,文章应用美国CDIO教育理念,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摸索出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地处偏远的综合性大学进行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5,(8)
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各类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趋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大学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单单是教法、内容的改革,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性改革项目。专业课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创业教育的基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培养人才的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专业课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近几年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正处于改革发展初期,它不用于理论型和研究型本科高校,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院校,重在"应用"二字.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使命,也对相应的大学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能照搬理论型和研究型本科的大学体育的模式.而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对接不上;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职业性和针对性;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还非常单一.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一方面在极力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凌乱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1998年以来出现了一大批在办学定位上定位为“应用型”大学的高校,虽然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但关于应用型本科课程模式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国外应用型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培养方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认证等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更新、调整专业课程,开拓新的应用方向,采用教学、科研、产业相结合的全新培养模式,重视应用性、前瞻性和开放性,形成一种灵活、立体的培养模式,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一般分为技术型、知识型、创新应用型三个层次。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必须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入手,引入企业的需要,注重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和管理效能大力引入双师型教师[1]。  相似文献   

16.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如何让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服务的一个工具,这个服务工具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状况、原因与对策等方面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5)
新时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培养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修课。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与优化。如何建设基础英语EGP与专门用途英语ESP以及跨文化交融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学习、学校办学和社会人才的需求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彬 《当代经济》2016,(30):116-118
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政府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和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结果.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大力发展对二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模式对于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走特色之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公共事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通过行政管理综合实训的应用研究,为优化和整合专业教学计划,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盛春光  刘晓光 《经济师》2015,(3):224-225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学教育背景下,专业竞争的核心就是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体系架构创新、特色专业创新四大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文章重点阐述了会计学专业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