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加彪 《经济师》2001,(4):141-142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由传统走向现代,由落后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温州的城市化进程中,富有特色的温州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温州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又成为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强大推动力,它昭示着温州房地产业的美好远景。  相似文献   

2.
与全国的水平相比,江苏人口城市化经历了特殊的N型发展轨迹,其内在的原因在于改革前国家战略规划的抑制和改革后苏南模式的兴衰。在中央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推动下,江苏的空间城市化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经历了以小城镇建设为重心和以地级城市为中心两个不同阶段。在人口城市化方面,90年代中期伊始的城市化机制无益于解决一大批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在空间城市化方面,目前的城市化机制造成了"假性城市化"和"南城北乡"空间格局。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于它改变了社会的二元结构问题的表现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智慧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大动力,在这股动力的推进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高度发展,新旧矛盾逐渐露出水面,因此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城中村"等问题.这些日问日益滋长,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毒瘤,如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曹广忠 《经济地理》2001,21(2):213-217
随着我国乡镇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经济空间结构不甘落后 日益复杂,传统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在量测城市水平时表现了邮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在分析传统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为接近实际的城市化量测方法,并据此对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膨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成为阻碍经济社会的因素.文章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矛盾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方法和改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经历一个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不仅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而且也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历程和动力机制的简要回顾,探讨了城市化的本质,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及推进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多个侧面论述了当前粤港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中对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时,采用了GIS地理信息系统,从图形上更加直观地描述了粤港城市化人口分布结构的失衡问题.然后针对目前存在问题和区域整合的要求,从城市化整合理念平台的建设、整合网络平台的建设以及影响粤港城市化整合的障碍因素和现有问题出发,最终提出了粤港城市化整合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动力机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段杰  李江 《经济地理》1999,19(6):79-83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和动力机制,指出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基本内涵与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本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实践为背景,通过对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等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辨析,研究了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在总结、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四种主要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要在未来加快城市化进程首先要正确认识城市化,城市化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也不是一个人为可以随意控制的过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既是解决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又是中国在21世纪保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城市化是一自然经济过程,是一个经济、空间和人口相互协调的过程,是一个资源在空间优化配置的过程,它是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人口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和反贫困是新疆目前经济生活中的两件大事,新疆目前贫困问题仍较突出。新疆城镇及农村反贫困的实践证明,城镇化与反贫田具有一致性,应通过考虑运用法制化的调整机制,完善新疆在城镇化进程中反贫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和后工业社会背景下,全球范围的城市与区域联系更加紧密,多尺度、广联系的全球城市网络体系正在出现,城市发展的过程与逻辑发生重大变化,"星球城市化"的概念应运而生。文章在介绍"星球城市化"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基础上,聚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与演变的整体表现,检视"星球城市化"理论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解释力。研究认为,我国40年快速城市化过程印证了"星球城市化"的诸多特征与表现。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和全球资本主义扩张的日渐深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方卷入到全球资本大循环过程,资本导向下的"空间修复"对原有下垫面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与颠覆。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城市研究,文章认为一方面要分析"星球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空间形式、表征内容、影响方式与响应机制等,探究空间资本化、资本在地化的发展机理与逻辑过程;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和处理"星球城市化"引致的各种矛盾、冲突和问题,为中国健康和可持续新型城镇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概念、内涵、动力机制、道路、水平和推进措施等方面对农村城市化研究的争论问题进行回顾,从农民角度针对当前农村城市化的概念之争进行评述,指出根源在于没有从农民的视角来界定农村城市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农村城市化是农民面对工业化机会和城市化的门槛时的理性反应和自然选择,主体在于农民,根本动力在于转变为产业工人的农民的收入的持续提升;认为农村城市化道路是内生于工业化进程的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以矿产资源开发与重化工业基地建设促进城市化的道路使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而城市化的推进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综合性举措。在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聚、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与促进产业升级、城乡统筹规划与大都市区建设、培育城市群与提高区域竞争力、建设新型城镇与促进新产业发展、城市职能的外向化与区域对外开放等城市化机制,并提出了建设都市区、促进城市职能升级、优化开发区、推进城市整合、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等城市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财政和滞后的城镇化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1999-2011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检验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相互关系,进而考察二者对全国及区域层面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二者存在双向联动关系,且城镇化对土地财政规模的影响大于土地财政对城镇化的作用。(2)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土地财政与城镇化是驱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3)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强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城镇化的推进缩小了西部省份城乡收入差距但不利于东中部省份收入差距的改善。因此,要正确看待土地财政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未来应积极探索新型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改革当前土地制度安排,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并完善地方官员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6.
温台地域城市化机制与转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王鸣  王纯彬 《经济地理》2002,22(5):598-601,615
本文在探讨改革开发以来温台地域城市化机制特点和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化机制发展的内外环境变化情况,提出新时期温台地域城市化机制转型的基本模式设想。  相似文献   

17.
“苏南”城市化历史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差距最小的地区。苏南城市化历史进程表明:苏南地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两种,内在机制主要是工业化、要素集聚与制度变迁三大因素,归根结底是要素的高级化,而外在机制则是政府的行政推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均逐年上升,但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有所波动,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协调度不高;耦合协调度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市域差距不断缩小;各地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表现为滞后型,研究时段后期,个别城市转为生态环境滞后型。(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调控能力对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