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中国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产学研的视角,从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及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入手,从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制度三个层面论述产学研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教育、社会环境、科技管理三个方面谈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内涵及素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作为企业创新人才的重要类型之一,具有运用科技知识或技能、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和取得科技成果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规定性。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主要体现在认知特征、思维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开发模式,即:政府支持、高新园区集聚和高校培养开发并重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及开发模式,为城市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研究分析当前河南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战略的人才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德国、中国浙江、江苏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战略上的先进经验,结合河南省省情实际,提出发展建议: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花重金引进在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专家,转变观念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环节,鼓励企业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等多项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新人才是积极倡导现代化观念,树立革新传统、大胆开拓、勇于竞争、掌握现代科技和主张个性发展的人才,是有全新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理论的人才。社会创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只有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才能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创新所需要的人力资本。 一、知识经济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相对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知识经济业以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现阶段中国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通过分析中国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形成多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中国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适应创新驱动的中美科技人才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引领全球,积极开展中美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是加快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和培养国内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立适应创新驱动的中美科技人才发展协同机制需要中美两国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与引导下,建立中美两国科技人才协同发展资源共享机制和人才协同培养动力机制,通过加强两国沟通与交流,增进中美科技互信,消除制度障碍,拓宽人才协同培养渠道,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留学人员归国政策,实现科技人才培养目的,提高科技人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院校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理论和培养工作能力,为社会的经济科技的发展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多年来,根据一批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者和专家的探索与研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已经达成共识:坚持"产学研改革必须以服务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说"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的问题"都是培养模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是社会转型时期实现“十三五”规划、推行“人才+”模式的重要瓶颈。以全国享有创新型人才称号的群体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6位人才为样本,借助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多角度问卷调查和多层次数据分析,发现“六重六轻”的人才培养问题。在调研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现实,指出当前阶段人才培养中缺乏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整体平台、创新人才服务机构和创新人才合作平台,缺乏战略性产业链专项人才工程,境外培养渠道少等困境。为此,提出树立“大人才”观念,成立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和创新人才工程评测研究院,研发设计创新人才工作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培养经费申请、发放、使用和监督制度,设立战略新兴产业链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加强境外培训项目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人才是城市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是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作为城市争夺人才的工具,被各个城市广泛采纳和使用。以16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寻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动力因素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具有双重动力因素:在需求拉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是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主要因素;在压力推动因素中,行政指令、府际竞争和社会舆论显著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在政策扩散平稳增长期,双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于政策扩散过程,而在政策扩散加速和减速增长期,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动力因素存在差异;在东、中部地区,压力推动因素占据主导,而在西部地区,双重动力因素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自任职以来展现出致力推动本地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决心并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本文以本届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4份财政预算案为基础,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解构分析,从特区政府角度考察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的侧重点及当前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本届特区政府在支持香港有关科技创新发展政策上侧重于关注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企业研发及STEM教育5个方面,逐步形成以发展自身优势科研领域,打造智慧城市,争夺全球科技人才,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的科技发展趋势。最后,针对香港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局,提出了推动政策落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国际化平台等推动科技创新长远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荷兰是一个迅速向知识型转化的社会,贸易和创新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为顺应国家发展趋势,荷兰政府将科技政策的重点放在营造优越的研究环境,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从事开拓性的研究。同时,重视通过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对象国和地区的科技资源,以不断增强自身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选取1978年以来40篇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样本,结合注意力基础观,采用QSR NVivo11分析软件对40篇报告中涉及科技人才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总体注意力呈波浪式上升,且出现了3个峰值;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4个维度中,评价和激励维度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其它3个维度的注意力呈现平稳态势。注意力文本内容分析发现,科技人才流动和吸引方面,政府从指令性计划向市场自由流动转变;选拔和培养方面,由注重科技人才数量增长向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转变;评价和激励方面,由政府主导向以多方协同推进转变;安全和保障方面,由关注科技人才基本保障向注重科技成果保护转变。最后,对进一步优化政府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注意力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激励。但是,鲜有文献对科技人才激励因素的多重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以辽宁省247名科技人才为调研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激励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多重互动影响科技人才工作投入。结果显示:薪酬制度是影响科技人才工作投入的必要条件,影响科技人才工作投入存在3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高绩效考核、高薪酬制度和高工作自主;第二条路径是高绩效考核、高薪酬制度和高组织支持;第三条路径是高薪酬制度、高工作自主、高组织支持和高成就发展。科技人才非积极工作投入存在两条路径,且与科技人才积极工作投入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日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竞争目益激烈的背景下,美日欧不断调整完善科技创新战略,加强重点领域研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通过从九大方面,包括产业发展战略模式、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法律保障、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投入、产学研合作模式、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中的作用、技术创新财税支持政策、科技人才政策等,对美日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了解美日欧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做法和特点,使我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科技金融生态在提升科技金融绩效、促进技术创新溢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空间Dubin模型分析科技金融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绩效,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规模扩张直接促进科技金融绩效提升;科技金融在全社会融资规模占比越大,其对科技金融绩效影响越强;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科技金融绩效;科技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由此提出,应高度重视科技金融生态在创新中的突出作用,不断深化我国科技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台湾地区技术创新模式经历了简单模仿创新、消化吸收模仿创新、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和自主创新4个演变历程。与技术创新模式阶段性变化相适应,台湾当局采取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经历了人力资源开发、高技能人才开发、重点科技人才开发和创新型人才全面开发4个阶段。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相匹配,满足了台湾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借鉴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提出东部与中部、西部应在充分利用自身后发优势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科技服务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以我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选取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产业、基建、政策7个条件变量,从条件组态视角,探讨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组态构型和发展路径。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业并不能通过单个变量达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效果,而是通过条件组态形式发挥作用;技术、市场、产业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条件,三者的变化组合分别在不同条件组态中发挥关键作用;科技服务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有5条,可以归纳为4种模式:技术+市场+产业驱动型、技术+产业驱动型、市场驱动型、技术+市场驱动型。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才是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素,而科技金融政策是推动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地区科技人才集聚的积极探索。以科技金融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显著提升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科技金融政策主要通过政府干预效应、结构升级效应和创新驱动效应提升城市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影响随着城市行政级别的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规律。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包括推进科技金融政策有序扩散、强化试点政策的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并扩展作用路径、设计科技金融政策梯度发展战略、促进地区间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