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胜琳 《江南论坛》2003,(10):40-41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家,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教师是教育人的人。教师不仅要教书,向学生传授知识,启迪智慧,而且还要育人,精心陶冶学生的思想品行和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教书与育人是教师从来不可分割的、有机关联的两个方面。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切体会到教书更应育好人。因为在人的培养上,首先是要“成人”,然后才谈得上“成才”。学校好比是工厂,学生是产品,那么,有德有才的学生是“合格产品”,有德无才的是“次品”,而无德无才或有才无德则是“危险…  相似文献   

2.
一、“依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密切结合 “德”、“法”之争,古已有之。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围绕着“德治”与“法治”,“礼治”与“刑治”,“王道”与“霸道”,“仁政”与“暴政”的争论异常激烈,直到今天这种争论仍然存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德治”,提出要“为政以德”;但孔子也曾提出“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法治”,提出要“以法为教”,但韩非曾提出“誉辅其赏,毁随其罚”,“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的原则,强调道德舆论的毁誉必须与法的赏罚相协调。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德主刑辅”的思想。认为“刑者德之辅”,“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而苟子则认为但靠赏庆刑罚不能尽人之力,教化不足万能的,主张教与诛、礼与刑相结合。总之,古人在如何处理德刑关系上,主要有“德主刑辅”,“刑主德辅”,“德刑结合”几种观点。事实上,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品德修养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重要问题。百行以德为首,无论你是做官还是当老百姓,如果品德问题解决不好,就不可能当个好官做个好人。古代思想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作为第一要求,看成是做人为官最起码的资格。我们党培养选拔干部,也十分强调德才兼备,并始终把“德”放在第一位。由此看来,领导干部的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生生之德”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生”的意义不仅仅表现为生命,更表现为生生不息、和谐有序的深层次含义,尤其在儒家的世界观里,宇宙的本质即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动态过程。中国自古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仅充分体现出主体性,同时也生发出“民胞物与”的极具包容的博大情怀。天地有四时,人体亦有春夏秋冬,以人道应天道,才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应循之道。  相似文献   

5.
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在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老字号品德是老字号在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北京精神是老字号品德的全面提升与高度溉括,老字号品德是北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同仁堂企业精神是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三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它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与叔孙豹讨论不朽的问题。范宣子说,他的家族从尧舜时期就已经受封为贵族,历经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时期,世代受封,延续千年以上,长盛不衰,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不朽了?叔孙豹回答,这不能算不朽,只能说是世禄。  相似文献   

7.
团结是一种本领、一种修养、一种胸怀、一种品德。能不能与人团结共事,是衡量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党政“一把手”之间有矛盾、闹不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笔者观察和了解,除了个别属当事人性格、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德治教”在高校的具体实施,本从当前高校现状出发,把“以德治教”具体分为“以德正本”、“以德立范”、“以人为本”、“以德行政”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倡导营造学校高品位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问题、感悟人生、理解道德、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9.
闫岩 《时代经贸》2013,(1):20-23
北京华韵尚德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韵尚德)茌北京东三环边上的一栋楼里办公,一进公司大门便看到公司的口号:“百行以德为首”,其中“德”字是红色的,既是道德的“德”,也是7000公里外的德国的“德”。  相似文献   

10.
启蒙在中国     
陈乐民 《开放时代》2006,(6):126-128
若要“反思”这个题目,可以说许多话,但也可以说得很简而明,即“德先生”和“赛先生”自到中国以来一百年上下,“任务”远未完成,尤其是“德先生”的工作总是阻难重重,所以应该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所以,如果要“反思”,就只能“反思”两位先生,特别是“德”先生的工作何以如此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