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颖  蔡颖  罗春燕 《经济师》2006,(8):171-171,173
HR外包是个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从经济学角度看,它是个委托—代理关系。文章在HR外包商不能观测HR服务商的服务运作能力和努力水平双因素的条件下,建立双方合作博弈模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和最大化原理分析双方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成本的主要成分,其最优化是公司治理的理想结果。本文扩展了传统意义委托—代理成本的内涵,设立模型分别探讨了搜寻成本、激励成本、监督成本等的最优化问题,提出了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植入“过度自信”因素的委托-代理合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本笑  黄健 《技术经济》2008,27(10):119-122
传统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完全理性的,但大量研究表明,双方参与人并非完全理性,最显著的非理性表现就是过度自信。本文将行为经济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相结合,把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因素引入Holmstorm—Milgrom模型中,对代理人的参与约束条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代理人过度自信情况下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与代理人的绝对风险规避度和努力成本以及外生不确定性因素有关,代理人适当过度自信将给委托-代理双方带来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给出了税收流失问题中的多委托—多代理模型分析框架,并将政府、国税局和地税局、纳税人置于统一的博弈框架下,作为博弈的三方进行讨论。只要政府给国税局和地税局以适当的激励,政府仍然能设计出让纳税人"诚实"申报的显示机制;国税局和地税局作为税收征管者和纳税人之间的博弈可以看成是一个双委托—代理问题,此时税收征收上的"正外部性"和税收监菅上的"搭便车"效应将是双委托—代理问题中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双向委托——代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股东保留收益的基础上,扩展了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双向委托-代理模型中的约束条件中除了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之外,还有作为委托人的董事会的参与约束,这增加了委托-代理模型的现实解释力.并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推导出委托-代理模型的最优化一阶条件,得出了与标准委托-代理模型平行而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银行保险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单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保险公司是委托人,银行是代理人,由于双方的利益冲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各种委托代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表明:一方面委托人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模型,按风险共担(risk—sharing)原则激励代理人,使双方的目标尽量一致;另一方面尽量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政府引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中,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建立政府和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政府对企业的激励措施,指出政府应综合考虑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项目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机会成本等因素,提高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良好运作。  相似文献   

8.
在政府引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中,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建立政府和企业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政府对企业的激励措施,指出政府应综合考虑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项目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的机会成本等因素,提高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良好运作。  相似文献   

9.
土地储备中委托代理与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储备制度已经在全国大小城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由于土地储备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性,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极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文章解剖了土地储备中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可能性,并构建了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流经济学往往把委托—代理关系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把委托—代理治理视为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治理机制,它要求:设计合理的合同激励经理或员工为股东利益服务,并以法律手段给予股东恰当的权利,赋予董事会监管经理的信托责任。但是,这种治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却会遇到很大的局限:1.在现实中纯粹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往往是找不到的;2.委托—代理单向治理的效果取决于监督权的完善程度和法理基础;3.委托—代理机制隐含着"委托人会自动履行其承诺"的前提是不现实的;4.委托—代理治理机制在实践中应用也不像理论阐述的那样普遍。特别地,委托—代理治理机制在理论思维上也存在重大缺陷:它将两个行为主体割裂开来,而没有考虑到双方的整体性,忽视了作为协作系统构成要素地位的平等性,从而无法真正地增进企业组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叶晓玲 《经济论坛》2005,(13):137-140
一、委托代理的博弈模型 (一)委托代理关系描述 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而进行的代理,通常又称为“授权代理”或“意定代理”。委托代理关系一般可定义为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契约关系,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并相应授予某项决策权,代理人通过代理行为获取一定的报酬。委托代理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委托代理关系仅指资产所有者作为委托人、  相似文献   

12.
杨文鹏  李金英 《经济师》2002,(11):147-148
文章建立了一个有三方参与的委托代理模型 ,试图通过模型的构造和分析 ,对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新的解释 ,并据此得出国企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钱峻峰  蒲勇健 《技术经济》2010,29(10):91-93
知识员工的特性使得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经济契约不能进行有效激励。本文建立了基于知识员工互惠性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新模型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可给委托人带来比传统的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契约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两重委托—代理关系,即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对风险投资契约关系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是围绕以下三个层面展开的,即: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契约关系、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契约关系、三方互动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立的研究型大学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田家与学技的委托代理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委托代理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委托代理关系.针对高技普遍存在的三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教师与学生委托关系,本文分别通过建立静态、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激励机制有效的关键是存在恪当的第三方.  相似文献   

16.
一、政府采购中代理问题的产生(一 )政府采购中的委托代理链我 国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从 1996年开始的 ,它是传统政府采购制度的变更和替代。现代政府采购制度和传统政府采购制度一样 ,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与政府采购的委托代理链中。政府采购过程中 ,会形成纳税人—政府—采购官员—供应商这样一条委托代理链。其中政府有可以细分为政府—政府部门—政府采购部门这样小的委托代理链 ,某些具体的采购操作中 ,采购官员和供应商之间还可能存在招投标代理机构。在这条委托代理链中 ,除供应商外 ,其余相临两个参与者之间都是委托代理关系 ,纳税人是政府采购资金的供给者 ,是最初的委托人 ,采购官员是最终的代理人 ,是采购操作的执行者。(二 )政府采购中代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在政府采购委托代理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各级政府官员。首先 ,政府官员是理性人 ,他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使得他不可能严格的按照政府采购法规的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委托人和代理人因为他们不同的利益取向 ,必然会导致他们之间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其次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人 ,一般是政府官员是政府采购方案的提出者 ,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私...  相似文献   

17.
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企业的角度,探讨了企业与行业协会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将Rabin(1993)提出的同时考虑了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效用函数植入现有的委托代理模型,获得一个代理人表现出"互惠性"非理性行为的新委托代理模型。由该模型给出来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给委托人带来比现有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该研究改进和完善了蒲勇健(2007)的结果。与蒲勇健(2007)的研究相比,我们发现在同时考虑了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情况下,非理性代理人的行为更加复杂,他会在公平与自利之间寻求平衡。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模型一般会存在解。  相似文献   

19.
政府采购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和监督的机会主义等问题,导致政府采购中委托代理失灵。本文通过引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委托一代理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政府采购合谋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从法规体系建设、采购人员考核以及监督机制健全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采购委托代理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冬林  王锐  李丽颖 《当代经济》2009,(19):166-168
在中国银联电子支付模式下,客户、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之间存在两级委托代理利益博弈关系.本文在分析中国银联电子支付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了参与方之间的两级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深入讨论两级委托代理模型中各方利益的内在联系,使委托方能合理的制定收益分成比例的激励政策,以激励代理方更加努力工作,提高客户获得的服务效用以及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的收益,进而促进中国银联公司技术手段、管理策略、规章制度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为当今电子支付资源的统筹、参与者业务活动的协同以及整个电子支付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