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投入意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表明,农民认为政府应该为新农村建设出绝大部分资金,农民自身更愿意以出工的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政府和农民的出资能力均有限,所以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是衡量新农村民主建设的重要标志,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对于农村基层民主、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及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化都产生了消极影响,要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开展农民培训对于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农业生产实用技能、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但部分农民对培训缺乏信任和热情。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新型农民为研究对象,期望能得到影响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368份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统计资料,测度并分析了农民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的总体状况和内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仍有近一半的农民还未认识到自己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受主体意识不强、维权能力受限、建设能力不足等影响,在实际建设中农民尚未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农民对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从加大现代农业知识传播、培育新型农民组织、提高农民建设能力等方面来引导并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江南某省为例,从农民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组织化程度三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加以考察。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积极性较高,但缺乏自主性,农民理事会几乎没有作用;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性别、受益、政策和理事会作用的显著影响;农民的自主性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族、受益和政策的显著影响;理事会作用受到农民受益和积极性的显著影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面临诸多困难,既缺乏人力支持,又没有组织依托,还受到政府政策失灵的不良影响。政府应重新定位农民理事会与村委会的职能边界,培育农民组织,为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时下,我区各级派驻农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根据群众的需求,寻找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为农民生产发展、增收作出了成绩。但是,目前我区大部份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民普遍存在着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为此,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注重培养农民的“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7.
农民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民文明意识明显提高,但是他们的诚信意识比较薄弱,这直接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新农村的构建。农民诚信意识的缺失,根源在于低信任度的传统文化、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和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农民诚信意识培养的关键是加强基层组织的诚信建设、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宣传,树立榜样、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8.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农民、政府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体系构成中,由于农民、政府和社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些地方只偏重抓小康农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忽略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味地让那些"老农民"去建设新农村,不但不能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不仅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享有者,更应是新农村建设主要承担者和建设者,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农民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支持,仅凭政府政策扶持和基层组织的行政推动,新农村建设很难按预期计划顺利推进.各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杨群 《水利经济》2007,25(1):57-59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不仅承担水利事业职能,开展水利事业性业务;同时还拥有较大规模的经营性资产,开展经营性投资活动。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力机制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将政策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减少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实现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益障碍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深层动因;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导向机制、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和对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雷爱中 《水利经济》2012,30(4):27-29
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水利枢纽工程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保障国家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程,必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发展,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工程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利用FAO渔业统计数据及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分析了1996~201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结果表明:世界水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出口市场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鲜水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水产深加工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而初加工品的地位不断下滑;世界水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日本在世界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欧盟则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出口的增速则在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利益分配过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目前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一个现有法律框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阐述林地的功能特性和概述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遵循法律社会学的整体原则,充分发挥林地的政治功能,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律决策准则是流转林地利益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生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志坚 《水利经济》2012,30(2):22-24
国际河流水权研究长期被忽略,成果较少.构建完善的国际河流水权理论是解决水冲突的关键.国际河流水权应界定为扣除生态需水量的水体所有权.以水权为基础建立流域国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郑宇辉 《水利经济》2006,24(3):55-57
在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水利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单位数量多、规模小、种类繁杂;业务分散,形不成合力;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政事不分,管理体制落后,发展动力不足。通过研究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改革的实践,得出启示:改革要确立战略目标,坚持业务和经济共同发展;明确改革思路,按照“三条主线、四个层次”稳步实施;重视改革外在形式,更重视改革内部机制;实行主辅分离;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孙语圣 《中国农史》2007,26(3):123-131
民国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兴盛、民间社会力量的强大,在灾害救治领域体现出较为浓烈的救灾资源捐助多元化的表征:一是捐助主体的多样化,如同乡会、同业公会、政界、实业界、宗教界、文化界、军界及大量个体等;二是捐助方式的多样化,如营业助赈、捐薪、娱乐助赈、书画助赈、礼仪助赈、广告捐助等。这些救灾主体和如此的捐助方式,从救灾层面凸现了民国这一多元化社会的奇特景观,对今天更好地做好灾害救治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钟姗姗 《水利经济》2007,25(6):63-65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使用EXCEL与MATLAB等计算工具进行多种旅行费用-旅游率回归模型选择,运用旅行费用法评估消费者剩余,计算出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景观价值。通过实例研究,证明旅行费用法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