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出台,商业地质已在地质领域占有相当比重的份额.但由于商业性地质工作存在的体制不健全、功能不强,甚至具体运作无章可循等问题,商业性地质的管理工作已引起业内各方的关注.应从以下方鱼入手加强商业性地质工作:①加大风险勘查资金投入;②改善投资环境;③要求公益性地质工作切实为两业性地质工作服务;③支持些勘单位企业组建勘查开发公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⑤明确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行业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据城市环境地质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海南省琼海市存在地下水资源短缺、地质灾害、海岸带变迁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琼海市这些日益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各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建议,为该地区国土开发整治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稻米的绿色安全品质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为阻止环境中的污染影响到稻米,必须建设绿色优质水稻基地.保证绿优基地中大气、土壤、水等生态环境因素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持稳定.为生产出绿色优质大米,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从环境管理、组织管理、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监督管理、产业化及融合管理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创建工作,成功创建江苏省绿色优质水稻基地近3.05万亩,获得"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称号.  相似文献   

4.
从地质环境研究角度出发,浙江省"五水共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五个方面。现阶段,"五水共治"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难点,如地下水污染、洪涝和山洪泥石流灾害、城市排涝困难等突出地质环境问题未得以很好解决,地质环境对"五水共治"保障不足,地质环境调查与研究系统性不够等。对策建议:高度重视地质环境基础研究,加大地质环境研究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地质环境科研工作水平;加强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及破坏地下水系统、水土污染。湖南省从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治理规划、治理备用金制度、评估及企业和政府投资治理等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一定的保护。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矿山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实施严格、高效的矿山地质环境行政管理措施;运用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经济手段,从影响成本和收益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采取无废开采,矿区复垦等技术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文章还探讨了新建、生产、闭坑三种类型矿山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西通过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治理规划等举措对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和治理。目前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标准不健全,技术投入和支持不够等问题。建议完善自身的法规体系,实施严格、高效的矿山地质环境行政管理;运用管理技术、经济手段,从根本上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扎实推进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该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为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市场化机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因此采用何种激励创新体系机制,才能促成政府与民间资本投资的有效整合,才能有效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建设,这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为此,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激励机制内涵,当前建立激励机制面临的问题,如:缺乏治理收益回报机制、忽视环境资产产权等。提出了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激励机制的基础,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激励机制体系构成,国家应出台财政、税收和金融扶持政策,建立治理权益回报机制、治理收益回报激励机制和行政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新"体现在"基金衔接"和"整装勘查"上,两者体现了国家对地质找矿的干预和调控.公益先行,重在解决地质找矿潜力和找矿空间选择问题,其定位符合地质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地勘基金很大程度上具有暂时替代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作用,要与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衔接好.商业跟进的核心是要确立企业在地质找矿中的主体地位.整装勘查是地质找矿组织模式的创新,对提高找矿效果,特别是找大矿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防止地方以地勘基金之名掌控矿业权,要通过资源税费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掌控和经营矿业权的冲动.新机制要研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解决勘查资本与技术分离问题,促进两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当前地质资料管理、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地质资料管理法制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但在新形势下 ,科学的发展观为地质资料的科学管理工作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是在地质资料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是地质资料管理要面向世界、以服务于全社会为宗旨  相似文献   

10.
浅议地质环境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地质环境的内涵、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地质环境的调查、监测和评估、地质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系等 ,进行了简要论述 ,最后就如何加强地质环境行政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江苏省政府的大力引导下,江苏省依托当地的古村落、古文化及自然资源,发展起一批深受大众喜爱的乡村旅游项目。1995~2010年,江苏省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乡村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旅游收入已经成为江苏省旅游业的重要支柱,部分地区的收入已经超越传统旅游行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江苏省部分乡村旅游项目仍然存在因项目老旧、环境代价巨大等问题而出现旅游地生命周期缩短情况。如何能够延长江苏省旅游地生命周期,提升乡村旅游适应性,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鉴于此,文章基于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针对游客与项目适应性较低、项目与环境适应性较低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国内外的发展模式与管理经验,从提升乡村旅游项目的游客接受度和提升乡村旅游项目的环境接受度等方面构建江苏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策略,以有效延长其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21世纪以来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的机制,为新时期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文章采用时间序列描述性统计与区域空间比较分析、因素分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 (1)2001—202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经历了“两增两减”的变化,由201.03万hm2波动增长至220.28万hm2,增长9.6%;同期广东、浙江分别减少了53.48万hm2、70.40万hm2,与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差距不断扩大;(2)2001—2020年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了26.94万hm2,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45.11万hm2,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对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的贡献率达234.2%,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的主要原因;(3)水稻生产竞争力不高和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共同导致了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衰减,有效灌溉面积增长是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和水稻生产竞争力提升共同促进了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结论 对于拥有较多后备稻田或耕地的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区域内粮食种植面积的下降,但长期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面临挑战。继续稳定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需要全省协同努力,苏南地区要稳定并适度增加水稻种植面积,苏中地区要积极探索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苏北地区要着力发展稻米产业经济,探索水稻生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高度重视江苏省沿海地区滨海盐土水稻生产的发展,为未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开辟新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述了绿色管理产生的背景、含义和内容 ,以及与大地质工作的紧密联系 ,认为地质工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实施绿色管理更是适应新形势的理性选择。提出要将绿色管理与大地质工作结合起来 ,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引进环保型技术施工装备、开展无公害农业、治理环境污染、解决水资源短缺等领域发挥作用 ,为推动湖北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加强地质工作是安徽奋力崛起的基础保障。加强地质工作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强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加强政策落实和扶持力度,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力度,为地质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良性的投入机制,引导地质工作健康发展。加强地质工作的重点是要继续发挥地勘队伍的主力军作用,省地矿局要统筹地勘项目承揽、统筹省内及省外、国外矿产勘查、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勘查、统筹项目管理与人、财、物有效配置。统筹矿业权生产与经营,以保障地勘队伍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演变与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有研究基本上是针对江苏省某一地区进行分析,并未分析江苏省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探索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目的是缓解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矛盾。[方法]基于江苏省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指标权重,并利用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模型监测2005~2015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程度,并划分预警级别,在此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土地生态环境较为乐观,且效果明显,但2007年和2012年分别出现过两个低潮;从空间格局来看,江苏省土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预警程度越来越低,且江苏省各地级市空间内部差异性越来越小。[结论]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朝着较好态势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6.
郑宇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3):141-145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林政资源管理随林业产权演变发生的相应变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林政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出现的新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考虑是理清思路,设计抓手,搞好布局,完善机制。主要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五条线"、"五到位"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年年百矿换新颜"工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地质环境保护示范命名活动等,全面推进地质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分析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江苏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文章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作为横向比较对象,以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数据为纵向分析的依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江苏省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水平;结合空间插值效果图,分析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变化。[结果]江苏省农业竞争力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无锡市、常州市农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有所下降;苏北地区农业竞争力高于苏南地区且差距增大,地域分布呈现两极化集聚的态势,逐步形成苏北地区农业优势地带与苏南地区农业弱势地带。农业资源禀赋水平、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农业经营主体状况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影响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提高。[结论]苏北地区应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大农业发展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地区农业竞争力;苏南地区的首要目标应是确保农业资源量的稳定和质的提升,保证农业竞争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沿海开发地质调查必须先行,海洋地质是人类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施海洋经济、海洋战略的根本基础.江苏省的地貌、资源特点赋予了沿海开发地质工作的新使命,应以国内外沿海开发中的成效得失为鉴,在总结反思中明晰江苏海洋地质工作的主要方向,加快实施以沿海地区三难地质结构调查为重点的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工程,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发展、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沿海开发地质保障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地质环境视角下新城镇化建设面临着建设选址、土地资源减少与土壤污染、水源地枯竭与水资源严重污染、生态严重退化等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工作在新城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保障新城镇化更安全、保证水资源供应安全、促进新城镇化更生态、促使城市生活更富裕。新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环境工作:(1)要高度重视在新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工作;(2)必须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工作相关法规制度的建设;(3)地质环境工作必须为新城镇化当好先行和做好服务;(4)进一步加大新城镇化地质环境工作的力度和体系建设;(5)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相关科学研究工作;(6)加大对地质环境研究、保护和治理工作资金投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