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4-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控制权竞争是否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期限显著负相关;多个大股东并存会提高公司长期债务比例;股权竞争性越强,长期债务比例越高。这些结论与理论假设相符,既证实了内外部公司治理的密切联系,也说明控制权竞争有助于形成更为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中国股市的有效性程度较低及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这两个因素,从债务期限结构的角度考察了管理层持股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越多,公司债务的期限越短.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存在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在高信用等级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表明管理层持股减轻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3.
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可以抑制控股股东隐藏坏消息的行为,从而降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以2000-2015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股价的崩盘风险更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他大股东相对于控股股东的力量较大、控股股东隐藏坏消息的动机较强、以及公司治理机制较弱的公司中。本研究在丰富股权结构以及股价崩盘风险相关领域文献的同时,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及其相关的股权结构特征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1)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呈一种倒“N”型的曲线关系,即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作用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防御效应;(2)非国有大股东对管理者过度投资行为的监督更有力;(3)次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发挥大股东的激励效应,抑制大股东的防御效应,特别是当大股东不处于控股地位时。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0—2012年我国A股市场国有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债务融资及其不同的组成部分在治理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债务融资与国有企业大股东利益侵占呈显著负向关系,即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行为对大股东利益侵占具有治理作用;短期借款、非公开债务与公开债务均与国有企业大股东利益侵占呈显著正向关系、长期借款却无法充分发挥其治理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债务融资在治理大股东对国有上市公司利益侵占时,应当关注短期借款以及债务的布置结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管理在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监管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为切入点,研究控股股东市值管理动机下的融资行为及其治理效应。以2006-2011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市值管理有助于控股股东进行外部融资,并减少其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表明市值管理存在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市值管理对其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应越强。本文在国内首次对市值管理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检验,丰富和深化了公司治理文献中基于大股东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绩效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壁垒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N型相关关系,即在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据绝对控股地位(40%)之前,第一大股东的持股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超过了这个区间,大股东的持股对公司绩效则具有消极作用;而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的进一步上升(65%以上),控股股东吸取个人利益的动力又会弱化,大股东股权的增加又会导致公司绩效的增加。此外,第一大股东性质对权益激励的影响也因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的不同而异,仅在20%~40%这个区间范围内,国家股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结果并不显著,而在其他的区间范围,国家股的持有与公司成长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R&D投入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R&D投入进行资本化处理会改变企业的资产结构,有助于债权人了解企业未来收益现金流的状况,降低债权人利用短期债务对企业进行监督的必要性,最终增加长期债务在债务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且这种现象在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对连锁非控股股东的内部治理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行业内连锁持股与控股股东掏空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产品市场势力水平强化了非控股股东连锁持股的内部治理效应,而机构投资者信息优势与行业连锁持股信息优势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非控股连锁股东对企业控股股东自利性行为的抑制作用分别通过企业间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对控股股东的退出威胁实现,具体路径为向持股单位委派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同时,非控股股东连锁持股的内部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股权质押规模的不断扩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财务重述能反映公司的治理问题,因此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很可能会加剧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本文以201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了同地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存在正向的同群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同群效应与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和盈利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同群效应与财务重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异质性债务为切入点,从金融生态环境地区层面实证检验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产权性质、来源及期限结构的异质性债务治理效应与债务重组之交互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地区,国有控股公司经营性负债水平与债务重组正相关、长期金融性负债水平与债务重组负相关;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地区,相对非国有,国有控股公司金融性负债、经营性负债、短期金融性负债水平与债务重组正相关关系都更强。说明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金融生态环境与内部治理机制的股权、董事会等可提升治理效应,但会被公司-银行-政府的国有同源及债务软约束削弱。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公司短期债务占主导等错配的深层原因,拓展新常态经济下异质性债务治理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债务契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债务契约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债务契约主要通过降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而达到提升企业风险承担的治理效应,具体表现为代理成本在债务契约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同时发现,契约期限异质性、经理管理防御与管理层持股在债务契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终极产权的视角,以我国沪、深两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发现:终极股东现金流权水平越高,其掠夺外部投资者的成本也就越高,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为公司提供更多较长期限的债务资金,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其越有可能掠夺外部投资者,增大了公司与债权人的代理冲突,导致较高的债务融资代理成本,银行等金融机构倾向于为其提供更多的短期资金来约束终极控制股东。  相似文献   

14.
刘星  刘伟 《会计研究》2007,58(6):68-75
本文通过扩展LLSV(2002)的模型,在监督与共谋的视角下分析了大股东之间分享控制权的治理模式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利用2000—2004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价值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在不同股东性质的公司中,股权制衡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当第一、二大股东均属于非国有性质时,股权制衡难以发挥积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其他大股东虽然能够起监督作用,但也可能与控股股东达成共谋以分享控制权收益。  相似文献   

15.
从债务规模、债务期限、债务来源三个维度对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治理效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债权融资没有发挥应有的治理效应;长期债务和企业债券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商业信用融资与银行借款均不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16.
张玮 《中国外资》2008,(5):102-103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提出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主要关注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关系。然而近年来,除英美一些股权比较分散国家之外,各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已经普遍较为集中,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严重。于是股权结构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成为研究的重点,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大股东掠夺。本文通过对中外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公司股权结构对于公司的企业价值,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等各方面的影响,进而归纳了大股东掠夺的各种手段,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掠夺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高,大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合谋掏空或监督制衡的关系,为此,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只有单一大股东的公司而言,具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高;大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之间股权偏离度越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外国投资者和国有法人大股东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及市场环境越好,多个大股东监督效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健  陈传明 《金融研究》2013,(3):157-169
本文结合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的制度背景,在区分政治关联层级差异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家政治关联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所有制对两者关系的情境效应。以上市公司为对象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家政治关联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细分政治关联层级之后发现,企业家地方政治关联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正向影响要显著强于中央政治关联。同时相对于非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中企业家政治关联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关系更强,并且所有制的情境效应同样存在着层级差异。本文在提供非正式制度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证据的同时,也为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股东治理是股票市场运行的基石。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股票三秒切片高频交易数据检验了第一大股东持股对股票市场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能够加剧股票市场操纵,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稳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会加剧大股东掏空效应、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抑制股票流动性,从而促进股票市场操纵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在分析师关注度低、两职合一、独立董事占比低等弱监督制衡机制的环境下,第一大股东持股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建议通过构建适度制衡的股权结构、加大股东监督力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完善市场操纵监控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证检验产品市场竞争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产生影响的不同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确实可以促进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提升,这种作用机理更多地来自产品市场竞争的掠夺效应而不是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掠夺效应和治理效应可以通过融资约束得到更好的区分,在融资约束公司中掠夺效应表现更为显著。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具体促进机制,并检验了融资约束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