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极股东特征、公司多元化与融资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研究表明公司多元化经营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有助于缓解公司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不同的终极股东特征可能由于代理问题或由于加强内部资本市场功能而减弱或增强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的作用。本文以2004~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考察不同终极股东特征下,非国有控制公司与国有控制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缓解公司融资约束的作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当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不偏离,或者当终极股东控制链层级较多时,非国有控制公司多元化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显著强于国有控制公司。然而,当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偏离,或者当终极股东控制链层级较少时,国有控制公司多元化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并没有显著强于非国有控制公司。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样本公司2009-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情况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安徽省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绩效的显著负相关,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由此得出结论,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两权过度偏离会导致公司绩效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以我国2002-2006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自由现金流对终极控制股东攫取行为的约束作用。研究表明: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对终极控制股东存在"激励效应";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终极控制股东对公司具有"堑壕效应",且当现金流权较高时,终极控制股东的"堑壕效应"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攫取行为的发生不仅需要其有"能力"和"动机",还需要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这个"机会",较少的自由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制股东的攫取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多元化经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视角,检验了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且控制层级的增加会弱化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存在利用多元化经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并倾向于采用以较低控制层级实现较高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方式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因此,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自利动机的多元化经营行为,成为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终极产权的视角,以我国沪、深两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债务期限结构的关系。发现:终极股东现金流权水平越高,其掠夺外部投资者的成本也就越高,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为公司提供更多较长期限的债务资金,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其越有可能掠夺外部投资者,增大了公司与债权人的代理冲突,导致较高的债务融资代理成本,银行等金融机构倾向于为其提供更多的短期资金来约束终极控制股东。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91家民营上市公司2003-2005年面板数据检验终极股东控制与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终极股东控制权一致性与总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显著正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偏离度与总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这表明资本结构决策本身存在代理问题,终极股东一方面积极利用股权融资的非稀释效应,另一方面对负债的破产威胁效应和利益转移限制效应作出了壕沟防守反应。  相似文献   

7.
傅建源 《时代金融》2013,(32):206-208
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热点,而衡量两者之间利益冲突的研究范式就是研究终极控制人的所有权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因此,本文首先对终极控制人的所有权特征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以2010至2011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终极所有权与控制权对企业价值有显著的负影响;两权分离程度与企业价值也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且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对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王妍玲 《上海会计》2011,(1):24-27,36
本文以2001—2005年由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最终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这种关系是否会受到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但这种关系会受到市场化进程的制约。研究还发现,当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可能不是利用操控性应计来进行盈余管理,而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权大都集中在大股东的手中,终极控制股东普遍采用金字塔股权结构的方式对底层公司实施控制并影响会计稳健性。基于Basu模型,采用2012-2017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终极控制股东产权性质、金字塔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终极控制股东为非国有的上市公司相比,终极控制股东为国有的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更高;金字塔层级增加导致会计稳健性降低;金字塔层级的增加对于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国有终极控制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股利政策正沦为终极控制人侵占中小股东的“隧道”,增加了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本文选取2007-2010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终极控制人的经济性质、控制权、现金流权及两权分离度等角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终极控制人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4年静态面板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着重研究了多元化经营与银行理财投资选择和程度问题的作用关系,并加入终极控制人性质进一步探索了这种作用的变化.研究发现,企业多元化经营对银行理财投资选择和程度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国有企业对投资银行理财的偏好更弱、可能性更低,上市公司的国有性质削弱了多元化经营与银行理财投资选择的负向关系,而强化了与投资程度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多元化经营对公司风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1~2005年沪、深两市692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构建基于股东、管理层和债权人角度的公司风险指标,运用面板数据误差纠正模型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多元化经营与公司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会提高公司的市场风险,但会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这一结果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得到了管理层的支持,而未能得到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赵中伟 《上海金融》2012,(3):28-34,117
目前,自由现金流已成为考察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本文选取A股和香港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治理结构与自由现金流的关系作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控制股东持股与自由现金流存在正相关关系,A股公司控制股东比H股和香港非中资公司控制股东更倾向于将自由现金流留在公司内部;除香港非中资公司外,其他类型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没有发挥对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的抑制作用;独立董事在减少自由现金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香港非中资公司独立董事在抑制自由现金流的代理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大于H股和A股独立董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股利政策正沦为终极控制人侵占中小股东的"隧道",增加了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本文选取2007-2010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终极控制人的经济性质、控制权、现金流权及两权分离度等角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终极控制人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使用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1年数据,根据企业控股股东性质分组,对多元化经营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探寻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控股的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其现金持有水平较专业化公司更低,而且多元化经营水平越高的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越低。非国有控股企业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我国721家A股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和相关财务数据表明,近一半的企业选择或维持多元化经营.经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对公司多元化经营决策和多元化绩效有显著影响:非国有控股公司较多实行多元化经营并且多元化绩效较好;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不可能实行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绩效也越好.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持股对多元化经营决策和多元化绩效基本没有影响.公司负债率越高,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可能性越大,多元化绩效越好.研究结果支持代理理论,多元化经营是控股股东谋取私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红  杨凌霄 《上海金融》2012,(2):22-29,116
金字塔股权结构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之中,并以其复杂的结构降低公司透明度,隐藏终极股东身份,发挥放大控制权的杠杆效应,加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以2008年至2010年我国大宗股权转让事件为样本研究金字塔结构与终极股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字塔形态特征和内部权力结构对终极股东利益侵占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对大股东的监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以2009年沪市发行A股且采用金字塔控股的137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用托宾Q衡量公司绩效,对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最终控制股东现金流权与托宾Q正相关,表现出利益汇聚和激励效应;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与托宾Q负相关,存在大股东利用控制权攫取控制权私利现象,并且两权分离度与托宾Q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企业内部微观治理和外部宏观环境视角出发,系统研究了终极所有权、金融市场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一是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越高、两权分离度越低,则代理成本与信息不透明度越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小;二是所处地区金融市场化水平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低;三是金融市场化在终极所有权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较高的金融市场化水平能够有效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削弱了两权分离度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本文丰富并拓展了对终极所有权、金融市场化与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我国公司治理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元化与资本成本的关系——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根据期权定价模型,多元化降低了公司风险,但其受益者是债权人,而不是股东,这使得公司部分财富从股东手中转移到债权人手中,由此降低了股东财富,因此,多元化可能并不为股东所欢迎,从而多元化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可能高于专业化公司。同时,由于内部资本市场在公司内部的资源再配置作用,使得公司降低了对融资成本较高的外部资本市场的依赖,因此,多元化经营公司的总资本成本可能低于专业化经营公司。本文以2001—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为例,对多元化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和总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与权益资本成本正相关,而与总资本成本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