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以盈余管理为出发点,通过总结检验,针对关于股票薪酬和股票所有权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与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舍的回顾与评述。我们发现.管理层薪酬与股权激励计划相关度高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在未来出售股票.因此更乐于操纵盈余,以便提高股价。本研究的贡献在于系统地总结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后对于公司盈余的影响,为监管层的进一步监管和上市公司推出更加完善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薪酬制度,对于企业的公司治理来说非常重要,激励报酬会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动机,经理人的行为会受到企业薪酬结构影响.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激励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以有效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创新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管理费用作为经营者机会主义的度量指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高管薪酬与经营者机会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越高,经营者机会主义现象越严重,这表明国内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指标对会计账面盈余指标的回归模型,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从侧面反映出管理层股权集中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得出结论是高管股权集中度代表了股权激励制度,企业高管更倾向于企业盈余管理,表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积极的企业管理决策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企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我国2002-2011年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股权集中公司比较普遍的制度背景下,内部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薪酬差距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而且相对于分散持股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的公司这种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股东动机和高管动机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且管理层权力的存在加剧了盈余管理行为,即使在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高管的比较中高管所获得的薪酬更高,也不改变内部薪酬差距诱使其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研究意味着,就算内部薪酬差距真的能够提高公司业绩指标,也不表示它在其它治理问题中也符合最优契约理论预期,必须关注它的反向激励效应,使得理论研究与政策制定、社会共识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6.
秦燕华 《时代金融》2015,(5):305-306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指标对会计账面盈余指标的回归模型,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从侧面反映出管理层股权集中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得出结论是高管股权集中度代表了股权激励制度,企业高管更倾向于企业盈余管理,表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积极的企业管理决策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企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股份全流通后高管行为变化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份全流通后,上市公司高管行为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滥用股权激励、变相管理层收购、利用内幕消息谋利、与强势投资者合谋操纵市场、设置金降落伞等过度保护条款、违规买卖本公司股票以及辞职套现等行为。为此,需创新高管行为监管的方式与手段,包括制定高管行为准则以明确高管行为规范、完善会计架构和财务舞弊责任制度以防范财务舞弊行为、重视股权激励合规性监管以限制股权激励的负面作用,以及完善处罚体系以提高处罚对高管的约束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竞争战略分别从三种薪酬激励视角下检验以下两大问题:(1)两种竞争战略下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是否存在差异?它们分别更适合采用何种类型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2)在两种竞争战略对应的薪酬激励机制下,对高管非合理的薪酬激励将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何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时,应根据不同的竞争战略,选择与之匹配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同时更要注重对高管激励方式选择的合理性,否则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该结论进一步解释了现实中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脱钩"现象以及学术研究中关于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研究结论分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竞争战略分别从三种薪酬激励视角下检验以下两大问题:(1)两种竞争战略下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是否存在差异?它们分别更适合采用何种类型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2)在两种竞争战略对应的薪酬激励机制下,对高管非合理的薪酬激励将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何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时,应根据不同的竞争战略,选择与之匹配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同时更要注重对高管激励方式选择的合理性,否则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该结论进一步解释了现实中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脱钩"现象以及学术研究中关于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研究结论分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骏  徐玉德 《会计研究》2012,(9):73-81,97
我国债权人利益司法保护体系尚不完善而产生的信贷约束,对上市公司的各项决策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这一特殊制度背景出发,研究了债务期限约束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期限约束强度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负相关;对国有企业而言,其"天然的政治关系"消除了债务期限约束的负面影响,相反随着债务期限约束的弱化高管激励强度逐渐增强。研究结果表明,在信贷强约束条件下,公司制定高管薪酬契约过程中会关注债权人利益,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削弱管理层风险转移的动机;而在信贷软约束时,债务融资的这种治理功能将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高管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对高管激励制度引起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治理基于高管激励引起的盈余管理应当优化高管绩效评价体系,引入多指标市场化评价体系,同时独立激励设计与考核机构,提高高管违规成本,以保障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2.
方宇晖  钟舒凌 《云南金融》2012,(6X):162-162
本文研究了高管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对高管激励制度引起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治理基于高管激励引起的盈余管理应当优化高管绩效评价体系,引入多指标市场化评价体系,同时独立激励设计与考核机构,提高高管违规成本,以保障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13.
邢华彬  李菁 《甘肃金融》2016,(10):13-16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存在水平过高、自定薪酬、薪酬结构不合理、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在于所有者代表缺位和高管薪酬信息透明度较低,之后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完善薪酬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完善的原则,最后提出了构建以差异化薪酬为核心的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激励标准、激励手段和薪酬信息披露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郝颖  黄雨秀  宁冲  葛国庆 《金融研究》2020,484(10):189-206
本文基于“隐性—显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探讨公司社会声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本文选取2009—2017年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拥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公司,其高管显性薪酬较低。具体而言,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具有较高市场声誉的民营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平均而言分别比其他上市公司低4.97%和6.30%。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公司声望对我国高管显性薪酬契约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方面,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满足了“公共服务”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从而降低了显性薪酬的支付水平;另一方面,市场声誉较高的民营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职业声誉和未来职业利益,符合“以商为荣”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使高管愿意接受较低的显性薪酬。本文的结论为公司声望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对高管显性薪酬形成议价能力提供了重要证据,揭示了公司声望对高管显性契约激励的影响路径;同时,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契约设计以及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暄  肖地福 《中国外资》2013,(24):96-97
作为高杠杆化、高资金流动、高人才聚集的房地产行业,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前提,而考察企业业绩与高管薪酬的关系是完善管理的基础,本文以民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实证表明,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负相关,与公司规模正相关,高管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与公司规模、公司负债比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郝颖  黄雨秀  宁冲  葛国庆 《金融研究》2015,484(10):189-206
本文基于“隐性—显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探讨公司社会声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本文选取2009—2017年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拥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公司,其高管显性薪酬较低。具体而言,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具有较高市场声誉的民营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平均而言分别比其他上市公司低4.97%和6.30%。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公司声望对我国高管显性薪酬契约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方面,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满足了“公共服务”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从而降低了显性薪酬的支付水平;另一方面,市场声誉较高的民营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职业声誉和未来职业利益,符合“以商为荣”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使高管愿意接受较低的显性薪酬。本文的结论为公司声望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对高管显性薪酬形成议价能力提供了重要证据,揭示了公司声望对高管显性契约激励的影响路径;同时,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契约设计以及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有效契约论"把高管激励契约看成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可以协调股东和高管的利益冲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管理权力论"则认为,高管对自己的薪酬安排有很大影响,可以利用自身权力以多种方式进行寻租。本文针对高管激励的上述两种假说,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从上市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的动因、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安排的影响两方面展开研究。以2001年至2008年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如果潜在代理成本越高,公司就越可能设立薪酬委员会,这与有效契约论的预期一致;同时,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增强了薪酬-业绩敏感度。研究结论对健全薪酬委员会制度、有效发挥高管薪酬契约的激励作用以及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薪酬委员会在高管薪酬考核与评价中对高管薪酬与会计业绩关系的调整。研究发现,当盈余波动性较大时,薪酬委员会会减弱高管薪酬与会计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与应计利润相比,薪酬委员会会增强经营活动现金流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本文还发现了薪酬委员会降低薪酬粘性给公司薪酬激励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与会计业绩之间关系的调整是积极、有效的,设立薪酬委员会的公司对高管薪酬的考核与评价也更加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究了不同产权性质下管理层权力对薪酬利益驱动所带来的大规模并购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中央国有上市企业和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高管的民营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解释了公司间薪酬水平变动、并购后市场业绩的明显差异。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在并购活动中其高管薪酬的变动受到高管权力的影响甚微,企业规模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而控股股东或家族成员直接担任高管的民营公司在发生并购时其管理层薪酬的变动与并购交易的规模、并购的复杂程度和CEO努力程度更加相关,相对而言薪酬安排更具有契约有效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管理层权力和公司并购的理论内涵,并为管理层权力影响下的并购行为提供了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业高管薪酬问题被认为是造成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随着欧美各国相继出台"限薪令",我国保险公司高管薪酬机制问题也亟待解决.保险公司需建立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和约束长效机制,通过引入经营风险因素、将高管薪酬与长期绩效挂钩、建立多层次薪酬监管体系,实现高管薪酬与企业长期经营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