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竞争战略分别从三种薪酬激励视角下检验以下两大问题:(1)两种竞争战略下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是否存在差异?它们分别更适合采用何种类型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2)在两种竞争战略对应的薪酬激励机制下,对高管非合理的薪酬激励将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何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时,应根据不同的竞争战略,选择与之匹配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同时更要注重对高管激励方式选择的合理性,否则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该结论进一步解释了现实中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脱钩"现象以及学术研究中关于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的研究结论分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高管薪酬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视角,提出了SHRM对高管薪酬定价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从战略管理、薪酬结构、激励机制、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农村信用社薪酬激励机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Eviews统计软件对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高管薪酬与其他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公司规模正相关,与高管持股比例负相关的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高管薪酬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高管薪酬的研究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研究者从不同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对高管薪酬的合理区间进行了探究.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回归模型,从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公司业绩、国有持股比例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北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因素.研究发现,高管总薪酬水平只与企业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高管持股比例、公司业绩和国有持股比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河北省上市公司的薪酬激励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应尽快设计更加完善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679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09年间1946个时间序列的观测值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团队特征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敏感性。实证结果表明: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高管薪酬与业绩是同向变化的;高管年龄越大,企业经营的惰性越大;高管的教育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公司业绩;两职兼任利于管理层制定高薪酬,但是并没有显著提高企业绩效;管理层股权激励并没有显著提高公司业绩,但有助于管理层利用权力获取高额薪酬;财务杠杆成为拉低高管薪酬的反向力,一定程度上既有助于激励管理层实现组织目标,又能限制管理层利用权力从企业获得高薪酬。  相似文献   

6.
基于隐性激励的视角,本文考察了高管晋升预期对其自定薪酬以及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晋升预期与薪酬差距显著负相关,晋升预期高时,高管会倾向于领取低薪酬,缩小薪酬差距。同时,不同晋升预期类型对高管行为影响有所差异。相对于集团内部晋升预期,政治晋升预期对薪酬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而且,晋升预期的行政级别越高,高管薪酬越低,对薪酬差距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晋升预期虽然降低了高管薪酬、缩小了薪酬差距,但并未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也未能激励高管创造更好的业绩。本文从隐性激励视角对高管"零薪酬"现象进行了解释,为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隐性激励的视角,本文考察了高管晋升预期对其自定薪酬以及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晋升预期与薪酬差距显著负相关,晋升预期高时,高管会倾向于领取低薪酬,缩小薪酬差距。同时,不同晋升预期类型对高管行为影响有所差异。相对于集团内部晋升预期,政治晋升预期对薪酬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大。而且,晋升预期的行政级别越高,高管薪酬越低,对薪酬差距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晋升预期虽然降低了高管薪酬、缩小了薪酬差距,但并未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也未能激励高管创造更好的业绩。本文从隐性激励视角对高管"零薪酬"现象进行了解释,为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高管薪酬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高管的薪酬却一直居高不下,使得人们更为关注,本文主要是本文主要从高管薪酬公平性其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角度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梳理,以期对对国企业高管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公司高级管理层的薪酬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高管薪酬问题是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而产生的。高管的薪酬进而又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金融高管天价薪酬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管薪酬既被视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大化股东价值的有效激励机制,又被认为是公司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管的薪酬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金融企业与其他制造性企业又有较大的不同,影响薪酬的因素较为特别。本文从绩效、金融人才供求、薪酬激励的有效性以及股权激励的实施,这四个方面分析金融业高管天价薪酬的背后的合理因素,同时也深刻剖析了金融业高管天价薪酬的背后不合理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有效契约论"把高管激励契约看成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可以协调股东和高管的利益冲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管理权力论"则认为,高管对自己的薪酬安排有很大影响,可以利用自身权力以多种方式进行寻租。本文针对高管激励的上述两种假说,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从上市公司设立薪酬委员会的动因、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安排的影响两方面展开研究。以2001年至2008年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如果潜在代理成本越高,公司就越可能设立薪酬委员会,这与有效契约论的预期一致;同时,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增强了薪酬-业绩敏感度。研究结论对健全薪酬委员会制度、有效发挥高管薪酬契约的激励作用以及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性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激励高管人员、降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冲突的基础。不少研究证实我国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高管寻租谋取暴利的案件仍接连发生,"天价"薪酬也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都说明现有的"薪酬—绩效"契约存在缺陷。本文选取2002—2010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考察了高管薪酬与公司短期和长期绩效指标之间的敏感性。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现金薪酬的决定主要依赖于短期业绩指标,缺乏长期绩效的相关性,在现有高管薪酬构成中普遍缺乏股权激励因素的情形下,我国企业高管薪酬结构不合理,高管薪酬的决定机制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与股东谋求长期价值的意愿相背离,我国企业高管薪酬制度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3.
郝颖  黄雨秀  宁冲  葛国庆 《金融研究》2020,484(10):189-206
本文基于“隐性—显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探讨公司社会声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本文选取2009—2017年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拥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公司,其高管显性薪酬较低。具体而言,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具有较高市场声誉的民营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平均而言分别比其他上市公司低4.97%和6.30%。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公司声望对我国高管显性薪酬契约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方面,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满足了“公共服务”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从而降低了显性薪酬的支付水平;另一方面,市场声誉较高的民营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职业声誉和未来职业利益,符合“以商为荣”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使高管愿意接受较低的显性薪酬。本文的结论为公司声望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对高管显性薪酬形成议价能力提供了重要证据,揭示了公司声望对高管显性契约激励的影响路径;同时,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契约设计以及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郝颖  黄雨秀  宁冲  葛国庆 《金融研究》2015,484(10):189-206
本文基于“隐性—显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探讨公司社会声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本文选取2009—2017年间的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拥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公司,其高管显性薪酬较低。具体而言,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具有较高市场声誉的民营上市公司,其高管薪酬平均而言分别比其他上市公司低4.97%和6.30%。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公司声望对我国高管显性薪酬契约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方面,公共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满足了“公共服务”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从而降低了显性薪酬的支付水平;另一方面,市场声誉较高的民营企业,可以为高管带来较高的职业声誉和未来职业利益,符合“以商为荣”类高管的社会声望偏好,使高管愿意接受较低的显性薪酬。本文的结论为公司声望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对高管显性薪酬形成议价能力提供了重要证据,揭示了公司声望对高管显性契约激励的影响路径;同时,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契约设计以及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管薪酬自1998年来得到完整有效披露,对其数额研究发现一直保持持续上涨,这值得我们反思─我国薪酬规划的设计体制是否合理?公司高管薪酬的持续攀升到底受何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企业内部因素出发,以广东省2013~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实证的研究方法,论证了公司内部对高管薪酬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便分析结果提出对策。结果表明:高管薪酬随着企业业绩、营业收入、资产规模、人数规模的增加而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据此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将薪酬与业绩挂钩,实现公司与高管的双赢;第二,完善薪酬结构,将短期与长期薪酬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国沪深两市观测到的上市公司中CEO和董事薪酬的趋同现象,综合代理理论和乘员理论等多理论基础,基于薪酬激励和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考察了董事与CEO之间的合谋、单边激励和共同激励等复杂关系。论文采用2005-2007年度我国上市公司样本池数据,通过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回归和敏感性分析等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董事与CEO薪酬激励已初步与公司业绩挂钩,但是研究揭示CEO激励走在董事绩效激励前面,董事激励不足问题突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中CEO薪酬与公司业绩正向相关,董事薪酬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与CEO关系并非简单合谋或共同激励关系,而是处于CEO选择合适角色或监控得当,董事仍持代理角色,并且其战略指导要弱于监控作用的"单边激励"状况。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高管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是发挥高管人力资本效用进而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高管人力资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相关性更明显;管理层权力削弱了高管货币薪酬对企业绩效的激励作用。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但非国有企业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管理层权力加大了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相关性更明显;管理层权力削弱了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高管薪酬机制为理论依据,通过了解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目前状况,提出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剖析高管薪酬对绩效的激励效果的同时,也分析了高管薪酬机制产生的负面效应,进一步解释了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双刃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7年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数据,以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为因变量,以高管现金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选取公司规模和股权制衡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检验在不同激励方式下高管薪酬与中小股东利益的相关性,结论表明: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主要集中于现金薪酬和在职消费,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较大,而高管持股则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管薪酬的持续走高,与企业对股权激励的冷淡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企业对高管的激励应如何继续进行,高管年薪激励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股权激励是否真的失灵,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现有研究及我国现状对高管的激励提出一些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