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财政激励的视角,对中国式分权体制特征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负债所形成的财政激励作用。文章认为,中国式分权对政府官员的激励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政治体制、负债政策与政治周期。从这三个方面讲,均无法有效激励地方政府减少负债行为,主动降低财政风险。而中国式分权体制也无法对债权人形成有效的激励,使其无法有效地抵制政府的借债行为。  相似文献   

2.
黄万华  白永亮 《经济论坛》2012,(11):149-152
中国财政分权式改革为地方政府竞争提供了经济激励,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研究区域环境质量是一个前沿问题。文献归纳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理论机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对中国的区域环境问题及治理,需要结合财政分权,深入分析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机理及其背后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市场分割具有正向影响,处于越高分位数条件下的省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采取市场分割政策的激励越大。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分割负相关,处于越高分位数条件下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放弃市场分割政策的激励越大。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地方发展的新标尺。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创新激励框架,选取2007—2017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效应模型,探究财政分权、引资竞争与科技创新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引资竞争对科技创新水平均起到正向激励效应;引资竞争达到一定层次,财政分权的激励效应会提升1.243倍;引资竞争的门限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为加速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中国应进一步深化财政分权,探索非规范性财政分权的制度体系;并进一步扩大整体开放,引导地方引资竞争重心转向营商环境优化和引资管理创新;同时,强化对中西部的转移支付,鼓励中西部探索多层次引资竞争并给予多维度创新激励。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云南106个县为例,对地方财政分权如何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分权与县域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关系,地方财政分权主要通过影响财政支出行为进而影响县域经济增长;以上级补助为主的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以上解支出为主的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主要取决于经济环境所决定的财政支出行为。进一步挖掘发现,地方财政分权影响县域经济增长传导过程中的财政支出行为存在明显的经济行为依赖和地区特征依赖,其中:前者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增加以及城镇化推进,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改变财政支出行为,提升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财政努力;后者表现为越是重点发展或富裕地区,越有利于财政分权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改善,但针对民族、边境等特殊地区却不然。最后,文章提出了强化地方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引导和激励作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持续的经济增长伴随着政府诱致型的波动是对这些年中国经济最合理的刻画,本文在此背景下讨论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波动的根源.利用1994-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经济具有双面作用,一方面财政分权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导致中国经济的波动,而波动的根源是分权体制本身.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和预算软约束的相互作用会激励地方政府无论在经济衰退期还是繁荣期都采用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正是这种财政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以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变迁为切入视角,在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地方政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激励动因。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影响关系是倒U型的;政府财政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但财政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负向效应。换句话说,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是地方政府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此外,地方政府竞争、市场化进程对财政压力与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市场制度环境较完善的地区,有助于地方财政压力发挥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8.
对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关系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多不涉及晋升激励问题.然而,由于中国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的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晋升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行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晋升激励与财政分权条件下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进行探讨,认为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横向比较政绩考核方式在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会促使一些地方政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追求财政收入增长的努力中,从而推动地方政府规模的不适度扩张.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缺乏财政激励,本文运用计量方法检验了财政分权与科教文类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文教卫类公共服务供给有促进作用,但地方自有财政收入与其却呈反向关系,这表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对教科卫类公共服务供给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收入、支出、自主三种财政分权指标为因变量,引入来源于中央委员的地区政治影响力指标,考察了我国还极少研究的财政分权决定因素.政治影响力对财政分权发挥直接的负向作用,这表明中央借助中央委员的政治权力影响,使财政资源向中央集中.政治影响力对行政政府和行政官员发挥间接型的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行政力量在关联政治权力的激励和保障下,能够为地方攫取到更多财政资源.这些证据表明,推进财政等分权改革,优化中央—地方关系,不能忽视深层次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在财政分权的体制下,地方政府激励模式对环境污染和治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激励下,财政分权显著地提高了各种工业污染的排放量,降低了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和治理难度.环境问题的改善需要相关部门对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做出适当调整,地方政府应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分权能否提高地方政府效率,有关文献看法不一。为此,笔者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此做实证研究。采用DEA方法衡量我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并以财政收入的自主性衡量财政分权程度。通过对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效率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效率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是U型。其他解释变量方面,各省市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对地方政府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时间趋势变量与地方政府效率的关系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影响、管控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梳理,总结了较为成熟的财政联邦经济体在地方债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正处于分权化改革当中的转型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分税制度不完善、地方官员激励扭曲、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需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制度特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运用1998~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地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财政的支出分权对地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具有负增长效应,收入分权与地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在全国范围以及东、中部地区呈正相关,在西部地区呈负相关。同时地方政府在晋升激励和单一考核制等制度的促进下会增加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项目支出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民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促进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可置信承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改革。财政分权增强了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激励,导致地方政府间争夺经济资源的竞争。这种竞争提高了救助低效率国有企业的机会成本,可以作为一种承诺机制,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6年-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财政分权和市场分割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省对下财政收入分权具有加强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内在激励,财政收入分权度越高的地区也是市场分割越严重的地区;与财政收入分权激励不同,省对下财政支出分权可能通过改善交通设施等渠道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贸易开放与国内市场分割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并与财政分权交互作用于国内市场分割,即在贸易开放度小于75.5%时,财政收入分权对市场分割度有正面影响;而当贸易开放度超过75.5%后,财政收入分权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开始为负。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一次外部冲击,2004年出台的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调整了财政分权与市场分割的关系,诱导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本地市场。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2017,(1):119-133
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转移支付不仅可以弥补地方财政缺口,而且也是中央激励地方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机制。面对中国社会性公共品相对短缺的现实,转移支付制度能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行为产生有效激励?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纵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无论是筹资机制还是分配机制,不仅未能激励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性公共品供给,强化地区间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的约束力,而且超过门槛值的支出补助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水平,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但又背离分权改革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应实现纵向转移支付向横向转移支付转变,减少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的不利影响,同时避免转移支付筹资和分配分离造成地方政府错误评估支出决策的成本与收益。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政策工具实际操作偏离最初设计将会降低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导致宏观经济波动加剧。针对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逆周期性调控目标,本文关注财政分权深化和政府债务增发的逆周期性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政策总体呈现顺周期特征。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放大了地方财政政策的顺周期性。地方政府债务增发使地方财政政策呈现逆周期特征。地方政府财政政策及其收入面、支出面均呈现顺周期性,由“顺”转“逆”的债务平衡点分别为0137,0113,0209。当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债务规模都在债务平衡点之下。驱动地方政府债务逆周期调控的内在因素是官员晋升激励。晋升激励的程度越高,地方债务逆周期调控的力度就越大。但外部市场融资环境的波动削弱了地方政府债务逆周期调控的力度。本文的政策主张是,不宜过度财政分权,应该扩大地方债发行规模,促使地方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  相似文献   

19.
揭示财政分权影响社会参与研发投入的规律对于我国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研发投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对社会参与研发积极性的影响存在一条由地方政府研发关注度作为中介变量的中介路径。基于此,以2009—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地方政府研发关注度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基于Bootstrap方法改进的中介效应模型,就全国、分地区、分时段的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和分地区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研发投入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中介效应或直接作用,财政分权程度提高会对地方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研发投入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从分时段看,财政分权对社会研发积极度影响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时段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刘明 《当代经济》2016,(1):12-15
本文对财政分权影响地方经济增长的一种可能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即财政分权通过改善地方治理水平进而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利用1999-2007年各省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省份,制造业中对治理水平要求越高的行业增长越快.这个结果证实了财政分权通过改善地方政府治理,从而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假说.本文的研究说明为了促进我国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适当增加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比重,扩大地方政府分权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