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米曲霉发酵豆粕制备大豆肽,以水解度为指标,考察发酵液初始pH、培养基中豆粕质量浓度、发酵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对水解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高水解度大豆肽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6.6,培养基中豆粕质量浓度2%,发酵培养温度32℃,时间46h,该发酵条件下大豆肽水解度为48.12%。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较高产量的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发酵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法对植物乳植杆菌BXM2产GABA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菌株BXM2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产GABA最优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3.7%、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2.2 h,在该发酵条件下,菌株BXM2产GABA含量高达479.23μg·g-1。耐酸、耐胆盐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和含有不同浓度胆盐的MRS培养基中培养2 h,其活菌数均超过1×105 CFU·mL-1。菌株BXM2具有较强的耐胆盐、耐酸能力,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可高产GABA,对开发GABA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学院食堂附近的土样、人工湖水样和鲫鱼、鲶鱼的肠道中分离得到6株产蛋白酶菌株。经摇瓶发酵复筛后,选择产酶活高的菌株2、菌株5和菌株6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部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2可能为短短芽孢杆菌,菌株5可能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6可能为地衣芽孢杆菌。研究3株菌所产蛋白酶的最适pH,发现2号、5号和6号菌株的最适pH分别为6.0、8.0和10.0。菌株5和菌株6所产蛋白酶在pH为8.0~10.0的缓冲液中处理30min后活性几乎不变,在碱性环境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菌株5和菌株6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0℃,低于30℃处理30min活性几乎不变;50℃处理30min后,菌株5和菌株6的残余酶活分别20%和40%。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比较高产米曲霉在摇床培养与发酵罐培养中生产曲酸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3℃、发酵天数为9 d、接种量为25%、菌龄为96 h时,摇床发酵的曲酸产量达到最高,最高可达98.6 g·L-1;而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23℃、发酵天数4 d,接种量15%,菌龄96 h时,此条件下曲酸产量可达到99.6 g·L-1。本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曲酸提了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步酶解法,以金枪鱼碎肉蛋白为底物,蛋白水解度为指标,分别研究内切酶、端解酶的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值对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胃蛋白酶作为第一步水解用酶,胃蛋白酶添加量为800 U/g、酶解时间3 h、温度35~40℃、pH值为2.0、底物浓度(即鱼肉与水质量之比)为1∶7时水解效果最好;风味酶作为第二步水解用酶,添加量为52 000 U/g、酶解时间2 h、温度50~55℃、pH值为7~7.5时水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杏鲍菇菌糠为研究对象,接种纤维降解菌和酵母菌的不同组合在最佳尿素浓度下对菌糠饲料发酵,分析发酵后菌糠饲料的营养成分变化,以期发现适合发酵杏鲍菇菌糠的菌种及组合。结果表明,尿素添加水平为0.5%时米曲霉(Ⅰ)组、白腐真菌(Ⅴ)组、白腐真菌+酵母AQ(Ⅵ)组和白腐真菌+产朊假丝酵母(Ⅶ)组,以及尿素添加水平为1%时米曲霉(Ⅰ)组发酵杏鲍菇菌糠,均提高了其CP含量,同时降低NDF含量,从而提高了菌糠饲料的营养价值。特别是,菌种组合白腐真菌+产朊假丝酵母能够使其NDF含量降低59%以上,可用于杏鲍菇菌糠生物饲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明胶、壳聚糖对苦荞杆浸提液澄清工艺。结果表明:明胶澄清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1%明胶用量2.5 mL、澄清时间4 h、温度40℃;壳聚糖澄清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1%壳聚糖用量1.0 mL、澄清时间8 h、温度40℃。澄清后,浸提液清亮透明。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省兰州市黄河沿岸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几丁质酶的菌株1-1-1,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菌落形态鉴定,提取其基因组DNA,扩增16SrDNA,经对比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研究结果显示,菌株1-1-1与标准地衣芽孢杆菌为一个类群,同源性高达99%,将其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再以2%几丁质胶体作为唯一碳源,对其产几丁质酶的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35℃、pH值为8.0、最佳接种量为5%、2%几丁质胶体为唯一碳源时,该菌株产酶量最大,酶活力最大值为1.15U/mL。  相似文献   

9.
依据生物的不对称降解或同化作用机理,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培养假丝酵母(Candida.maltosa),产生对L-丙氨酸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氨基酸氧化酶,不对称催化氧化底物DL-丙氨酸中的左旋异构体脱去氨基分解,从而制备D-丙氨酸。研究了碳源、氮源、pH、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结论是选择反丁烯二酸为碳源,浓度为1.0%,有机氮源最佳浓度为:蛋白胨0.1%、牛肉膏0.4%、玉米浆0.6%,pH为6.0,转化温度为50℃时酶活力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茶陵白芷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茶陵白芷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p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茶陵白芷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其最佳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茶陵白芷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主次排列顺序为酶解pH值>酶解温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超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豆腐柴叶为原料,酵母菌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体系pH值和接种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发酵液中酵母菌数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酵母菌对豆腐柴叶发酵的优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豆腐柴叶酵母菌发酵的优化工艺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6 h,体系pH值3.5,酵母菌接种量0.1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处理水中重金属污染和提高虾头虾壳中壳聚糖的利用效率,本文对提取壳聚糖的化学降解法、微生物培养法、酶解法和微波技术法进行综述,分析壳聚糖的吸附原理、最优吸附条件和壳聚糖复合材料的优点,发现化学降解法为目前普遍使用的壳聚糖提取方法,溶液的pH值、反应温度、吸附剂用量及壳聚糖复合物的种类均会影响壳聚糖对水中重金属的吸...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是以沙棘和番茄为原材料,探究了沙棘番茄复合果醋的制作工艺。采用了液态发酵的方法来生产复合果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过程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即酒精发酵的发酵温度为30℃,初始pH为3.9,初始糖度为19°Bx。醋酸发酵初始酒精度为6%,醋酸菌的接种量为9%,初始pH为5.5。  相似文献   

14.
以成熟龙葵果、蜂蜜、白砂糖作为原料,用果酒酵母和活性干酵母,通过优化工艺、确定单因素条件、设计正交试验,酿制龙葵果酒。实验确定的优化发酵条件为:含糖量17%;发酵温度26℃;果酒酵母和活性干酵母比例为3:1,加量1.3%;发酵时间5d;酿制的龙葵果酒色泽浅黄,酒味芳香,口感醇厚;总糖含量8%~10%;酒精含量8.5%;pH为4.1~4.4。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响应面法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野生山核桃籽粕蛋白质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了加酶量、pH值、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条件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蛋白质提取率与各主效因子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4.0%、pH12.0、温度47℃、提取时间2.0h。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81.90%。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米中重金属镉的消减方法,本试验以镉超标的早籼大米为原料,采用乳酸联合大米自然发酵液进行降镉技术研究,以降镉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确定了乳酸强化自然发酵降镉的最优工艺条件,即发酵液添加量为4%,乳酸浓度为4%,发酵时间为26h,发酵温度为32℃,在此条件下,大米降镉率达87.9%。本研究主要是为缓解大米镉超标问题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鱼鳞为对象,采用胃蛋白酶在酸性(乙酸、盐酸、柠檬酸)条件下酶解得到胶原蛋白进行性质研究。探讨酸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酶解得到的胶原蛋白冷冻干燥提纯进行性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率高低依次为乙酸>柠檬酸>盐酸,其中乙酸提取各因素影响效应为乙酸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试验方案为乙酸浓度0.6 mol/L,提取温度36℃,提取时间6 h,料液比1∶30,此时羟脯氨酸含量为2.7522 mg/mL,提取率73.32%。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胶原蛋白的溶解性很好,乳化性则是盐酸提取最高59.6%,乳化稳定性都较好,而吸油性、起泡性则为乙酸提取最佳,分别为3 mL/g,90%。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感官评定、菌落总数、pH值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探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处理对以紫花地丁和大麦为主要原料的复合饮料的保质期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添加量在1.5%时饮料的感官评分较高,菌落总数的增长受到有效抑制,pH值下降受到抑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紫花地丁复合饮料的研发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面筋蛋白为原料,用Alcalase2.4L碱性蛋白酶和Protamex复合蛋白酶为酶解剂对其进行双步水解制备富含谷氨酰胺的小麦水解蛋白,通过响应面法对双步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后的制备工艺为:在底物浓度4%、温度60℃、pH8.5、Alcalase2.4L碱性蛋白酶加酶量2%,酶解2h,再调节温度50℃、pH7.0条件下加Protamex复合蛋白酶1%酶解1h;此时小麦水解蛋白的谷氨酰胺肽含量达到31.2%,小于1 000 kDa分子质量的肽段占40.34%,水解前后电镜扫描图也有了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沙棘粕为原料,加入适量纤维素酶经酶解反应后得沙棘低聚糖,以低聚糖提取率为测定指标,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对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解pH为6,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4.5h,纤维素酶添加量条件为0.4%,在此条件下测得沙棘低聚糖的提取率为42.81%,沙棘低聚糖的含量为84%。通过试验,对沙棘提取低聚糖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出确定最佳条件,为进一步开放沙棘低聚糖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