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文章首先指出学术界对小城市研究的不足,说明了对不同职能类型小城市发展特征及战略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接着,以专门化型和中心地型小城市为例,选取河南省舞钢市和山东省沾化县进行了发展特征的比较,总结出这两类小城市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作用机制。最后,从职能差异及小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对不同职能类型小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一、国外大都市圈或首都圈产业布局规划与实践发达国家大都市圈特别是首都圈的城市发展、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由来已久,经历了上百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其中巴黎和东京大都市圈及首都圈的发展与问题最具典型性,值得北京认真地研究和借鉴。(一)世界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1.城市化、郊区化现象与基本规律。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世界大都市圈约有50~100公里的半径,包括中心和外围几个圈层。从这些大都市圈内部的人口结构变动看,一般都走过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阶段。在城市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大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都市圈已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区域现象,愈来愈明显地在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长三角位于长江下游,地势开阔平坦,内有黄金水道和发达的陆路交通,地理区位十分优越。本文结合世界主要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对长三角大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效应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的综合效应进行系统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化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高度密集地区的优化开发模式。文章分别从城市规模效应、城市空间结构测度与效应三个方面对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效应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展望。未来研究中亟需将城市规模效应与空间结构效应结合起来,构建城市综合效率提升导向下城市规模效应和空间结构效应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模型,加强对中国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相互影响的实证研究,探究如何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扩大超大城市适度规模区间,提升超大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大都市圈特别是首都圈的城市发展、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由来已久,经历了上百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其中巴黎和东京大都市圈及首都圈的发展与问题最具典型性,值得北京认真地研究和借鉴。(一)世界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变化规律1.城市化、郊区化现象与基本规律。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世界大都市圈约有50-100公里的半径,包括中心和外围几个圈层。从这些大都市圈内部的人口结构变动看,一般都走过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阶段。在城市化阶段,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在郊区化阶段,中心城市人口下降,而外围地区人口迅速增加;在逆城市化阶段,整个圈域包括中心城市和外围地区的人口都在减少;在再城市化阶段,中心城市或中心地区人口和产业重新增加。目前,巴黎大都市圈处于绝对分散的郊区化阶段,伦敦大都市圈处于郊区化到逆城市化的过渡阶段,纽约等美国大都市圈出现再城市化现象,而东京大都市圈跨越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阶段,直接进入新一轮城市化阶段。2.空间开发与产业布局。半个多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大都市特别是首都城市的規划思想不断发展。伦敦突破1944年大伦敦规划的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中心城-隔离带-卫星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大伦敦发展規划就沿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在其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1995年以来,又沿泰晤士河构建30英里长的多中心发展轴线,使城市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周边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问題。莫斯科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将大型公共建筑与交通设施在“三环半”地带集中建设,以改善中心聚集的困境。巴黎为了避免向旧城聚焦,采取积极的规划布局措施,1965年规划沿塞纳河南北两边平行轴线发展新城;1994年规划建设多中心的城市总体格局。1968年开始编制的第二次纽约区域规划,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把纽约改造成为多中心大城市,为大量增长的就业需求做准备,并且集中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事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一座城市的生存与繁荣并不仅仅依赖于自身的发展,而需要其腹地郊区的大力支持,发达的郊区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发展,使城市锦上添花,而落后的郊区别会拉慢城市发展的步伐。世界大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也有一些带普遍性和共性的规律,产业地域分工现象明显。如纽约大都市圈的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集中在曼哈顿地区,其余核心区主要从事职业服务业、公共行政服务业,内环地区以个人服务业、批发业为主攻方向,外环地区的制造业和零售业较为发达。(二)巴黎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组织管理巴黎大都市圈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兹、伊夫林7个省组成。全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人,分别占法国总面积和人口的2.2%和18.8%。1.大都市圃空间结构的演变。19世纪末,在工业加速发展的推动下,巴黎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展。为了对其实行统一有效的规划管理,1955年进行7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巴黎大区(即巴黎大都市圈)计划区。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提出降低巴黎中心区密度,在近郊区和城市建成区边缘建设大型住宅区和卫星城。从空间形态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是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圈向外扩展的。传统的同心圃式发展模式曾导致城市中心过度集中和拥挤,给城市发展带来窒息的危险。1960年的《巴黎大区区域开发与空间组织计划》则建议利用工业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向郊区转移,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核心,重构新的城市空间格局。1965年的《城市规划和地区整治战略规划》提出,在巴黎外围塞纳河两边轴线上建设S座新城,总规模将  相似文献   

6.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检验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关系,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128个县级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大城市地理距离、行政边界、产业结构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大城市对小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核心城市抑制了周边小城市经济增长,存在集聚阴影和“环京津贫困带”;小城市之间也存在经济增长负面溢出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明显不足,区内城市间发展差距大。最后,从破除行政区经济束缚、强化中心城市辐射溢出效应、科学界定各级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莞  谢富纪 《技术经济》2009,28(8):6-10
本文以大都市圈创新系统为背景,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功能,旨在促进大都市圈区域创新活动的协同发展。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大都市圈创新体系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何服务于制造业企业,并结合上海大都市圈的实证数据,描述了中心城市上海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本研究指出,在大都市圈空间层级结构背景下,KIBS的不均衡分布带动了大都市圈各城市创新活动的梯度发展及服务业自身的快速发展,这促使原有的制造业升级,并成为大都市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模式。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做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小城市发展的方向:一是城建规划方面要合理布局、彰显个性;二是城市产业方面要发挥优势、共同发展;三是公共设施方面要规范有序、提升标准;四是社会发展方面要调整结构、完善体系;五是环境保护方面要体现"两型"、着重治理。湖北省小城市发展的重点:一要推行品牌战略,增加城市竞争力;二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三要以武汉为核心,做大做强"武汉城市圈"小城市群;四要以宜昌和襄樊为次核心,做实做强鄂西小城市群。  相似文献   

9.
一、内陆小城市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性 当前,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外商投资开始向内陆小城市延伸,这一方面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另—方面,也对其投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就成为内陆小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于内陆小城市来说,投资环境的优劣不仅决定着其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全国城市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城市化进程。从总体上看,内陆小城市的薄弱点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环  相似文献   

10.
<正> 农村经济兴旺以后,迫切需要发展小城市。近十年来,我国小城市发展比较快,这些城市,工业、商业、服务业和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兴旺发达,城市建设也面貌一新,真的是繁荣起来了。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资料。在此期间,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对小城市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结了一批硕果。但我觉得对小城市的研究,还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来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个农村人口转化为城  相似文献   

11.
一、小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一)我国小城市大部分由原来的县城和集镇演变而来,生态空间处于城市和农村两大生态系统的交接部位.虽然小城市有了一定的人口数量、空间规模和经济基础,但从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仍保留着农村生态系统的特征印痕. 据1986年统计全国小城市非农业人口有2205万人;仅占小城市总人口的26%,而农业人口却有6245万人.占74%.清楚地反映出小城市从农村生态系统发育而来的特点.但小城市的农业人口不是单纯从事农业而有70%~80%的农业人口是亦工亦农,白天进城从事第二、三产业,晚上回到农村居住,农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目前,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以混合型为主要特征,城市人口分布呈现同心圆模式,单位制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中仍扮演重要角色。今后,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将出现如下演变趋势:城市居住分异现象将日趋明显,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家庭结构因素的影响开始显现,居住区的组织形式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全国共有100余城市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对比东亚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拉美等发展模式,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风险。城市化过程中,是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背景下中国城市空间增长驱动力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变迁及其相应的复杂影响必然在城市空间结构上有着明显的表征,并强烈影响着城市空间增长的进程。文章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度变迁及其空间效应,构建中国城市空间增长驱动力理论分析模型并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道路交通情况、农用地租金和政府财政分权共同影响着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其中道路交通改善和人口增长具有主导性的驱动作用;政府财政分权对东部城市空间增长的驱动力更大,耕地产值的提高对东部城市空间增长的抑制不明显,中西部城市空间扩张最主要驱动因素是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单位耕地高产值和耕地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建成区的盲目扩张,大城市的空间规模对人口增长的敏感度降低,而劳动密集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口规模增长是小城市迅速扩张的潜在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视域下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城市化发展失衡和发展速度趋缓的原因在于忽视了中、小城市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现代化进程及制约着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现阶段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调整为以中、小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加快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 由全国小城市发展促进会、广元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编辑部联合组织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小城市经济社会问题研讨会于1990年8月28日—9月1日在四川省广元市举行。会议围绕城市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深入探讨了小城市发展的有关问题。代表们认为小城市要摆脱当前经济困境,求得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在于利用治理整顿取得成效的有利时机,狠抓技术进步,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加大改革份量,推动各项改革的进程,以改革促稳定、求发展。会议讨论了以下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世界都市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总人口的45%是城市人口,他们生活在各种不同规模的城市里。巨大的城市集群,一种新近的现象,其数量正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生活在这类超大集群的居民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全世界有超过50%的城市居民目前继续生活在人口不到50万的小城市里。本文研究世界城市的规模及其发展。首先,描述世界最大城市的规模及其发展;其次分析大都市人口向郊区或近郊小城市分流的现象;最后是关于城市人口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分布构成。  相似文献   

19.
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7):50-60
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城市群空间结构不断优化、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城市联系更为紧密和均衡,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过程。运用分形计量模型、修正引力模型以及熵值法,对成渝城市群发展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质量较高,表现为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开始显现,城市整体空间布局较为均衡,城市之间交通网络通达性较好。(2)成渝城市群规模结构质量欠佳,表现为城市规模结构体系发育还不成熟,中间位序城市缺失,尚未形成大—中—小城市梯度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城市联系依然呈现放射状非均衡结构,城市群边缘区和省际接壤区存在城市联系"洼地",成都—重庆双核城市间联系尚不充分,城市群城市联系质量有待提高。(3)成渝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同步,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格局差异明显,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双核"特征突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4)完善成渝城市群交通网络,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强化边缘区和接壤区跨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能有效推进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们说,日内瓦是世界所有大都市中最小的城市,又是所有小城市中最大的都市。言其小,它城市人口不过30万,与千万人口的大都市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说其大,它的重要性和知名度,与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毫不逊色,是所有类似的小城市无法相比的。日内瓦所以名扬天下,就因为它是著名的国际会议城,而日内瓦人从中获取的经济利益则更让人羡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