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骁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5):121-126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的有序度和协同度,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高, 天津和河北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低;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经历了先上升、 后下降、 再上升的过程,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关系不稳定, 协同效应不明显,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协同创新的机制,构建了协同视角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2011~2020年相关数据,利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水平,并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但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水平最高,中部和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我国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新常态和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加快实施京津冀绿色创新战略,促使EKC现实拐点尽快形成,是解决京津冀经济转型升级与环境治理双重困境的关键路径。本文深入分析了京津冀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度的动态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从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的融合、创新政策与环境政策的融合以及绿色创新支撑要素的区域合作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协同理论方法研究了徐州1995—2006年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同关系,计算出12年来徐州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有序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度。通过研究发现,相对于经济系统有序发展而言,环境系统有序度一直是有序度不断波动状态,而二者的协同度也处于不断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是京津冀区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0~2020年京津冀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京津冀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两系统均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表现为北京市优势明显、天津市次之、河北省相对较弱。京津冀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同样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处于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勉强协调阶段。各省市两系统关键障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性,但也呈现出一定集中性。未来,政府应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挖掘数据创新要素潜力,鼓励市场导向化科技创新,推动京津冀地区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互促。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了研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 构建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 借鉴容量耦合概念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 角度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 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质量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状态进行测度。 研究结果表明: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以上, 技术进步与经济 增长质量存在时空差异, 从时间分布上看,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空间分布上看, 北京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天津, 天津的协调度明显高于河北, 三省市之间存在不协调、 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京津冀区域协调度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 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 “经济新常态” 的背景下,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物流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促进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背景, 本文构建物流产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 利用DEA 测度物流产业效率, 以协同学原理建立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型, 并以全国21 个节点城市 2007~2016 年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各节点城市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整体协同发展趋势缓慢,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 尚处于协同度较低的发展阶段。 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成因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同学理论,以煤炭资源型区域的经济、环境、社会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和序参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的现状与影响因素。通过对黑龙江省煤炭资源的序参量进行分析,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就业情况等方面的指标,揭示了煤炭资源型区域的基本特征与优劣势。构建了3个子系统,即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并通过对每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经济系统中,关注了煤炭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在环境系统中,关注了煤炭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系统中,关注了煤炭资源开发与居民生活的关系。研究发现,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区域存在序参量不平衡、3个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不协调等问题,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旨在提高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京津冀13 个地级以上城市发展差距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进行测度, 结果显示, 京津冀各城市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其中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上的差距有所加大, 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路径,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耦合度模型对长三角地区 2001~2016 年间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 区域物流系统有序度函数值每提升 1 个百分点, 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系统的有序度函数值提升 0.9362 个百分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的状态转换, 目前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耦合协调发展的中级阶段。但区域物流系统的有序度明显低于区域经济系统的有序度, 区域物流业发展不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对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自主创新能力系统自身角度分析揭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基于自主创新活动的过程分析识别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接着通过分析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协同机制模型.最后给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之间协同度的评价方法,用以发现制约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提升的瓶颈,进而帮助企业采取针对性策略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京津冀区域物质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物质代谢分析指标,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5~2012年间的物质代谢规模、强度、效率。结果表明:(1)京津冀物质代谢规模呈上升趋势,河北省物质代谢规模明显大于北京和天津;(2)河北和天津物质代谢强度呈上升趋势,北京市物质代谢强度呈下降趋势,且整体上低于河北和天津;(3)京津冀物质生产力2012年相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14.63%、74.8%和14.28%,环境效率分别提高了17548%、86.65%、7.21%。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也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从协同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理论基础,给出了企业创新协同系统的概念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素。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的原则,从研发能力、财务能力、协同能力和产出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15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出了基于创新协同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 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有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首先指出了产业组织系统自组织协同演化程度定量到度的必要性,并论证了经济效益指标、科技评价指标作为测度输入变量的重要性。在构造了充分表征专业化、信息化序参量和产业组织系统自组织协同宏观效果的具体指标体系基础上给出了产业组织系统有序度、协同度模型。最后针对作为中国第一支柱产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进行了国有层面的实证分析,为该产业的进一步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协同创新成为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围绕协同创新模式这个主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重点阐述两要素协同创新模式、三要素协同创新模式、多要素协同创新模式的内容,并总结它们的研究不足,同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期待推动协同创新模式理论进一步整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地处北京、天津、雄安新区黄金大三角核心腹地的廊坊,是河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和核心区。2023年,国网廊坊供电公司紧扣争创“两个标杆”总抓手和“三抓一防”基本工作思路,全力以赴保安全、优服务、强管理、提质效,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探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差异化协同的演化路径为目标, 选择差异化发展水平和区域一体化水平两个变量, 以哈肯模型为基础, 模拟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化协同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化协同发展现状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 2000~2017年, 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化协同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 差异化发展水平是推动其协同有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各个城市的差异化协同展水平差别较大, 其中武汉市发展水平最高, 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增长极。 由此, 本文在地区产业政策、区域一体化机制建设、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抓住初级协同和高级协同这两个关键环节,坚持资源耦合、区域开放、目标一致、结构匹配等推进原则,促使各个经济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互惠共赢,加速系统结构状态的优化,是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京津冀将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
  为更好地增强科技转化京津冀三地的承载能力,河北将综合考虑区位、交通、产业创业创新等基础条件,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加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客新城。同时,将围绕白洋淀科技城、固安高新开发区、亦庄等地建设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