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雷强  郭白滢 《发展研究》2013,(12):18-25
本文利用1978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能源消费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且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总量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短期内,城市化率和经济增长到煤炭消费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城市化率和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内,城市化率和煤炭消费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和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费总量和城市化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并且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大于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的贡献率具有持续拉动作用,而相反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对城市化贡献率的影响不明显.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结论以及实现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丽江市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以丽江市1990~2006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丽江市城市化模型.该模型符合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型,呈现对数关系.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未来丽江市的城市化水平以及相应的人均GDP,2010年、2020年城市化率分别为15.57%和18.29%.从特殊的自然地理背景、多民族的特点以及隐性城市化现象等方面,解释了丽江市城市化率较低的原因,指出丽江市城市化并不符合一般的周一星模型,而是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为该地区制订城市化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成都市为例,提出一种线性对数曲线模型,能较好地刻画出城市化率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城市化是GDP增长的原因,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以成都市为例,提出一种线性对数曲线模型,能较好地刻画出城市化率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城市化是GDP增长的原因,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资源型省份山西省为例,利用1978—2009年山西省服务业增长及城市化率的时序数据,采用回归系数分析法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实证分析了资源型省份的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促进资源型省份服务业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在50%-70%的区间是城市化的减速时期,2015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5.61%,未来中国城市化将向减速转变,这种转变对中国城市化趋势、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简述中国城市化发展历史,运用多种方法预测了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率变化,结果表明,2016-2050年中国城市化增速趋缓,按三种预测方法平均计算,年均提高0.793个百分点,2020、2030、2040和2050年城市化率分别为60.34%、68.38%、75.37%和81.63%.城市化增速趋缓将导致我国城市化发展累积的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等显露,也使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重点应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相似文献   

7.
甘藏春 《经济》2011,(8):18-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从1.72亿增长到2009年的6.22亿,城市化率也从17.9%上升到2009年的46.6%.城市化已成为支撑中国下一个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就业、资源环境与社会稳定提出了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城市化是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对消费增长产生收入效应、示范效应、扩张与循环累积效应等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消费需求增长。因此,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提高人口城市化率是增加我国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祥 《经济师》2003,(10):231-232
文章通过对青岛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关系的分析 ,总结出了青岛市城市化与三次产业构成演变和就业构成之间的规律 ;城市化率转折点的产业构成规律 ;城市化不同阶段城市化率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规律等。进而为青岛市城市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于淑波 《发展研究》2010,(8):104-1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城市化是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对消费增长产生收入效应、示范效应、扩张与循环累积效应等影响。实证分析也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消费需求增长。因此,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提高人口城市化率是增加我国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分别从理论与实证分析的视角探讨了土地资源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中期存在的急剧增长的城市土地需求引致以占用耕地为主的城市土地供给增加,进而带来与农业用地及耕地保护间的矛盾,化解该矛盾依赖于优化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城市化发展方式以及协调土地资源利用;我国不应盲目追求高城市化率,应注重城乡的协调发展,应走"内涵型"城市化拓展道路,坚持"集约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保护及维护生态多样性等相适应。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源于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化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集约效应"和"滞后效应",且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发展之间并非总呈现正相关,一定时期内会存在着"U"型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中国煤炭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验证,然后将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率等变量纳入煤炭需求协整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城市化率、煤炭价格、煤炭利用效率和能源替代效应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并预测了在3种经济增长速度(高、中、低)下2012—2030年中国的煤炭需求。结果显示:未来20年期间中国煤炭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经济低速增长下中国煤炭需求的增幅远低于经济高速或中速增长下的增幅;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煤炭消费总量将经历刚性高增长阶段;煤炭利用效率、煤炭价格和能源替代效应对煤炭需求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及理论模型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众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经济增长通过产业、就业结构转换及产业聚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反过来,城市化也通过多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关注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理论模型。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基础是聚集经济,具体表现为内部规模经济、地方化及城市化经济三个层次,来源于多方面的效应,并存在于产业、地理和时间维度。深入认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解决中国城市化问题显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是紧密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进是其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满足了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通过刺激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本提升作用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在长三角城市化群落中,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群对经济增长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新引擎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论断。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的:一是当要素在区域间能自由流动时,一些优质要素主动向大城市集聚,而普通要素则选择向小城市集中,结果提高了长三角城市群要素积聚的外部经济性,提高了城市群研发创新的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在要素能自由流动时,城市群内政府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来实现,即政府为了吸引城市群外的企业和产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更新改造的比例,加大了对城市群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例,降低了企业交通运输成本,强化了需求关联的循环积累效应和投入产出联系,促进了城市群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经济月刊》2012,(1):121-12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12月1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观点,认为城市化不会自然导致经济增长。他认为从纵向上观察,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序列相关性;从横向上观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分化。总体上,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影响经济增长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国际前沿研究中.城市化的涵义已经不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既定的城市人口下,即既定的城市化水平下,城市资源、城市总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布,也即城市集中度,同样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论文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一般理论出发,总结了较为成熟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重点阐述了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2.57%,跨过了城市化率50%这一重要临界点。根据国际城市化经验,在这个临界点之后,城市化进程将从量变转向质变,主要标志是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发生了根本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城市化初期的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转变为城市化中后期的以"空间资源配置"推动增长的阶段,空间集聚推动着技术进步、知识溢出和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城市化理论研究。第二部分,对1990—2011年中国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第三部分,提出城市化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为探讨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文章依据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产生较大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不大;城市化水平受人均GDP影响的效应逐步增强,受自身影响的效应不断减弱,而人均GDP受自身波动影响的效应不断上升,受城市化水平影响的强度逐步下降。对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深入认识,有利于各级政府在推动城市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合理对策,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对非农产业的溢出效应——基于面板VAR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利用东中西部1998—2009年的数据和面板VAR方法考察了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城市化的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间是非均衡的,并成为拉大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东部较高的城市化率通过人力资本积聚对非农产业产生显著溢出效应;中部城市化溢出不明显,其非农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自身的累积循环效应;西部城市化溢出作用非常微弱,其产业发展模式呈显著资金推动特征。本文据此提出,中西部应采取更加主动的城市化政策来吸引人力资本集聚和技术进步,以更好实现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