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从静态和动态二个维度界定了"产学研"之内涵,从宏观和微观二个层面剖析了"产学研合作"之定义。《莫里尔法案》是产学研合作的原始助推器,而"赠地学院"是产学研合作的雏形。弗朗霍夫模式、科技工业园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工程研究中心模式和企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模式是产学研合作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最典型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尧 《生产力研究》2012,(10):200-201,204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优化整合进行合作创新以实现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关系网络。文章应用创新价值链理论对三种常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和共建实体模式进行重新阐释,并以企业与学研在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的结合方式为维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扩展。最后,结合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高校、企业因共同目标成为合作对象。但由于社会角色、职能、性质等诸多差异,在产学研各阶段,高校、企业的任务应有所侧重,其主导地位也应随阶段而转换。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可间接地反映出高校、企业这种因阶段任务不同而不断转换主导地位的过程。文章将从产学研阶段任务与合作模式选择角度来探讨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何种模式进行合作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国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过程中都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本文介绍了6个典型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论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提供了一些启示:高校应摆脱传统科研体制的观念束缚,消除产学研合作的传统边界,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开放性与国际化;充分整合高校的各种社会资源,探索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改革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的制度环境,变被动合作为主动合作。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及其主体知识传递模式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喻科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4):141-144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以及合作创新主体特性与知识传递模式,都将影响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果。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在网络形态下的基本特性;从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剖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的一般过程;结合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中主体间信任关系的变化,探究了合作创新主体知识传递模式的演变。认为合作创新网络主体特性促进了主体间的知识传递;知识传递模式的演变以信任为基础,并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相关,且在不同阶段体现出知识传递主导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中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并结合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来划分和探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6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基于分成因子的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揭示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学研方的利益分成均在合作整体利益的三分之二及以上。从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产学研合作双方采取紧密型合作模式,通过共同组建经济实体可以实现最终产品市场的Pareto均衡。但由于共同经济实体的组建、运营与管理比其它合作方式更为复杂、困难更多、难度更大,因此产学研合作双方对是否采用这种合作模式都非常慎重。与松散型的技术转让方式相比,尽管企业在较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方式下的利益分成有所减少,但可以实现更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所以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较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成为学研方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1998-2010年的1 066篇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信息可视化为手段,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日渐成熟,其研究范围已从最初较浅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投入和利益分配等传统的产学研合作研究阶段向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高级阶段过渡,与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关的知识产权冲突和协调问题、知识扩散和组织间学习等理论,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创新过程观的角度切入,论述学研方如何从创新源和创新过程两个方面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对遵循单向线性创新过程观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进行剖析,分析循环互动创新过程观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基于此归纳和划分出适用于我国企业的三大类典型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最后基于实证研究,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应用上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相结合能够实现组织间知识的转移与扩散,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与良好效果。基于界面管理视角,研究了高校-企业两部门技术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扩散与流动的脱离作用、参与作用与相互作用3种作用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3种不同合作界面,即“零”界面、“叠”界面和“全”界面,提出了产学合作所衍生的3种人才开发模式,即链条式、中枢式和网络式。研究表明,3种人才开发模式在联系强度、知识性质、知识扩散方向、知识扩散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发现网络模式具有较好的人才开发效果。然而,当前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却形成了人才开发链条和中枢模式居多、人才开发网络模式缺失的局面。研究的政策含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人才开发网络模式的衍生,实现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的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申请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3类创新网络,并量化3类网络中的结构洞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考虑直接作用时,组织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在进一步考虑交互作用后,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的两两交互项均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成员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最大。结构洞特征替换为聚集性特征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最后,基于多层创新网络优化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申请数据,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3类创新网络,并量化3类网络中的结构洞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考虑直接作用时,组织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在进一步考虑交互作用后,组织合作网络、成员合作网络以及知识融合网络结构洞特征的两两交互项均对组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成员合作网络与知识融合网络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最大。结构洞特征替换为聚集性特征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最后,基于多层创新网络优化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知识生产范式下的知识创新具有系统性和互动性特点,大学与产业两大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相互协同为知识创新提供了良好土壤。虽然大学与产业在互动合作中有着不同动机和诉求,但从经济、人才、知识和责任4个层面均可以找到大学与产业互动的有效结合点。传统意义上大学与产业的互动合作存在教育、科研和服务3种模式,而学科-专业-产业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是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与产业有效互动的新模式,能够在有效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播、创造和应用能效倍增,促进创新要素在不同创新主体间双向融合与协同。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phenomenon of boundary objects in the process of virtual collaboration. Virtual collaboration is an interactive act that interconnects jointly and voluntarily collaborating individuals that are electronically linked. We regard them as virtual communities (VCs). VCs are characterised by its aim to conduce to shared understanding through an effective use of boundary objects. Artefacts that serve two or more VC members to establish collaboration are seen as boundary objects. The study at hand uses the socio-technical systems theory as a framework to categorise extant research. It draws on the concept of Carlile’s three tiers of boundary objects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to further sub-categorise scholarly publications between 2004 and 2014. This leads to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use of boundary objects, its effect on the collaboration process as well as a first research agenda for subsequent endeavours in the field of boundary objects and virtual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5.
研发合作是弥补单主体研发能力短板、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创新主体研发合作行为的日益增加,合作模式采选原则、合作内在动因成为影响合作成果产出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研发合作全过程系统理论框架。为更好地坚持开放创新理念,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从研发合作管理全过程视角梳理相关研究现状,针对传统综述阅读体量大导致判断误差大的问题,利用文献计量法对研发合作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研究热点、期刊分布和作者合作网络,利用系统分析法筛选出重点文献50篇,通过构建研发合作管理全过程模型,对重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系统论述研发合作内在动因、伙伴与治理模式、合作网络演化规律及绩效影响因素,评析研发合作研究现状并提出未来方向,为创新主体制定研发管理战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加西贝拉为案例,着重从互动客户类型、互动程度、互动方式角度,探讨企业-客户互动与创新能力协同演进的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互动发展中应逐步实现从国内低端客户到国内外高端客户的攀升,从低水平互动转为深层次互动,同时,从非正式、独立型互动转向正式化、网络型互动,深入挖掘客户资源,推动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资源连接及能力重组模式,彰显出其持续价值创新的优越性。通过分析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作用本质,阐述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过程,指出了持续创新能力是知识存量、知识增量与知识质量相互作用转化而形成的知识能量集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提出了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3种基本路径——竞合互动路径、知识对流路径、创新协同路径,深入剖析了3种路径对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力的作用机理及演化过程,提升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省际产业合作模式及其合作路径的选择出发,对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两省产业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表明:①全国省际产业合作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企业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行业协会主导型”产业合作模式,苏鲁两省产业合作发展应选择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企业主导相结合的“三主导复合模式”。②根据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模式提出了苏鲁两省产业合作的五条路径,即搭建一个产业合作平台、打破两个产业合作壁垒、建立三个产业合作机制、拓宽四个产业合作、实现五个产业合作对接,为苏鲁产业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面向社会网络的团队间创业协同关系结构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团队创业协同构成的开放式创新关系中,团队间依托社会网络衍生出的松散、去中心及非系统合作问题普遍存在,关注该协同关系的结构与效应能为探究少数占据结构洞优势团队的关联结构、能力延展及策略均衡问题提供崭新视角。通过解析少数占优团队在创业过程中的资源边界拓展、学习型改造与竞合优势转换等问题,从社会网络在节点、节点间、节点关系聚合层面形成的协同能力、角色与位势3个维度,归纳剖析团队间创业协同能力、角色与知识位势的网络构成,梳理提炼其呈现的合作网络边界扩张、协同策略结构性变革及部分要素外部效用突破性涌现效应。与快速协作响应、持续冲突协调及共同绩效相关的结论能为认识“开创事业”导向下松散合作关系中的知识/角色/能力差序作用格局提供分析框架,对评价与优化非全要素创新或非全过程创业中优势主体间的交互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