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三方物流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征及其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服务过程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并根据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关键评价指标上的具体表现,提出了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改进服务质量和提高顾客满意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胡勇军 《物流技术》2012,(11):79-82
运用Kano模型,针对广东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低下问题,设计问卷并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影响广东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的5种质量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广东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研究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关键影响因素为主题,探索如何通过实施关键影响因素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通过对国内20家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和100余家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面谈和问卷调查,采用效度、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的服务可靠性、完整性等七个维度服务稳定程度、派送方顾客满意情况等十个关键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Kano模型的广东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Kano模型,针对广东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低下问题,设计问卷并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影响广东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的5种质量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广东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广敬 《物流技术》2012,(23):60-61,64
分析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容、特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策略,进而介绍了顾客满意度理论,探讨了顾客满意的机制,然后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为企业实施顾客满意战略提供了参考;最后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顾客满意战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顾客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容、特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的策略,进而介绍了顾客满意度理论,探讨了顾客满意的机制,然后提出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为企业实施顾客满意战略提供了参考;最后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顾客满意战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首先综述和探讨了物流企业客户价值和满意度的相关理论,接着从顾客抱怨管理系统、顾客流失评估系统和顾客满意度调查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中客户价值和满意度评价系统,最后重点研究了客户价值和满意度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中的应用模式,构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价值和满意度创造模型,并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价值和满意度的测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顾客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首先分析了第三方物流服务顾客满意度的特性,接着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顾客满意度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评做了描述,并分析了顾客满意度指标的分析方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某第三方物流企业J公司为案例,对第三方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构建了一个能够用图表等分析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测试的计算模型,考虑了顾客满意度与顾客类型的关系,并进行了基于顾客满意度的生产优化。  相似文献   

10.
第三方物流顾客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凸现其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分析是关系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并结合实证研究,建立第三方物流的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自从顾客满意的概念的提出之后,各方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见解,建立了不同的顾客满意度模型。但是,这些模型只是从某些方面解释了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而且,有的模型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很多企业想通过这些模型来提高顾客满意度,最终的效果却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顾客的范围不断变化,而这些企业没有更深入地对顾客的概念进行发掘和认识。所以,文章通过对顾客这一概念的重新理解,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将顾客进行分类,并且对隐藏型顾客做出详细的阐述。在原有的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基础之上,文章提出了一种更为全面的顾客满意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张沙清 《物流科技》2007,30(6):180-182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争取市场份额、吸引并长期保持顾客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费纳理论模型的研究,构建了手机产品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探讨了衡量、追踪调查、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提高顾客忠诚度的策略与方法,为增强我国手机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交换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是研究顾客心理契约、顾客满意与顾客公民行为关系的依据和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健身业的实证研究发现,顾客心理契约、顾客满意均对顾客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顾客满意在心理契约与顾客公民行为关系上起中介作用。其中,顾客满意除了在交易心理契约与顾客反馈行为关系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外,在心理契约的两个维度与顾客公民行为三个维度的关系上均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研究结论首次验证了顾客心理契约与顾客公民行为的正相关关系,并对企业利用顾客心理契约促进顾客公民行为的营销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晓萍 《价值工程》2010,29(16):15-17
本文在研究顾客满意度概念发展和顾客满意度模型演变的基础上,结合超市食品安全质量的特点,构建了超市食品安全顾客满意度结构模型,通过苏果超市顾客满意度的测评,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明晰供应链成员企业所面向的全过程顾客及其组成的基础上,运用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架构了顾客链与顾客满意链的结构模型并界定了其概念,进一步明确其与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的区别,同时对其形成与运作机制和系统协同效应开展了相关研究,从而为有效实施顾客满意战略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顾客满意度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开展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瑞典、美国、欧洲和中国在顾客满意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针对国内现状,提出了开展顾客满意度研究和测评工作必须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顾客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洪 《价值工程》2009,28(1):95-98
质量功能展开是基于顾客要求的结构化产品开发方法。把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方法引入顾客满意度研究中,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测评的质量屋模型。通过多阶段的QFD模型将总体顾客满意度逐步展开为易于顾客判断的指标,进而实施了顾客满意度指数的测评;并通过某家电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测评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8.
雷轶 《价值工程》2010,29(26):14-15
客户满意是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运营思想的最终体现,客户期望和客户感知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客户感知的好坏取决于产品是否能真正满足客户的期望需求。然而,客户视角与技术视角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性的产生使得企业在生产设计产品时容易引起客户需求与技术需求之间转化产生偏差。文章分析了质量屋工具在客户需求映射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构建了拓展的质量屋模型,通过增加对客户需求的聚类等功能,以实现客户需求和技术需求之间更为准确的映射,帮助企业生产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Using store‐level panel data for a major supermarket company, we investigate the linkages between employee attitudes,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sales performance, while controlling for observed and unobserved differences across stores. We find that employee attitudes positively affect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 but do not affect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quality or value. Additionally, we find that customer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 positively affects sales performanc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mployee attitudes affect sales performance through their impact on customer servic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We conduct two empirical studies to test two hypotheses: (1) rivals'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creases a firm's ow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2) rivals' customer satisfaction reduces a firm's sales. Study One uses a panel dataset of annual store‐level customer satisfaction data from a supermarket chain for the periods 1998–2001. Study Two considers a range of industries by using a panel dataset of brand‐level customer satisfaction ratings from the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spanning the periods 1994–2003. Results from both studies provide support for our hypothese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