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程林  踪锋 《现代经济信息》2012,(10):100-101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流程再造是在市场反馈及成本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再设计,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国际海运为例,对其出口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构,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金鑫 《时代经贸》2012,(24):253-253
相对于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EVA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价值创造思想,可以更系统、全面与动态地衡量企业绩效水平与价值创造结果。本文首先探讨了EVA评价的内涵以及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的弊端,然后提出了企业实施EVA评价体系的原则和完善建议,为企业构建和实施基于EVA的财务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流程再造下的组织转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职能组织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组织生存和发展要求,企业应以客户为导向,围绕流程重新设计组织模式。文章将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与企业的组织变革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基于流程的企业组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再造后的组织效应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杨林 《生产力研究》2006,1(3):24-26
作为企业伴生物、建立于分工协作基础之上的传统科层制企业组织结构,一方面由于劳动分工,提高了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则由于其森严和繁锁的等级命令、严格的岗位职责思想,造成沟通过程中信息扭曲、封锁乃至失真。针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这种两难困境,文章结合当今及未来时代发展态势指出,应该秉承“伦理为基础,效率为保证”的指导思想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并就企业组织组织结构的重构作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晓芳 《经济管理》2004,(13):59-61
本文以新经济环境为研究背景,在区分经理业绩评价与企业业绩评价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经理业绩评价函数,并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商务流程再造(BPR)的兴起BPR是指企业在信息时代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对其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取得经营业绩的质的飞跃。传统的企业管理原则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工作流程被分解为简单的任务,工人从事专业化操作。两个世纪以来,这种分工的思想成为传统企业管理模...  相似文献   

7.
池国华 《经济管理》2004,(10):33-38
本文提出了基于组织背景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理论框架,指出构建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要遵循权变原则、一致原则和系统原则,同时运用理论框架对具有代表性的EVA业绩评价系统进行了检验,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这一理论框架对于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鹏 《经济管理》2006,(24):53-58
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法两个战略业绩评价系统是在传统业绩评价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文在总结两个系统对传统业绩评价系统所做不同改进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两者之间在出发点、理论基础、指标设计、适用条件、信息要求和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我国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实际从中选择一种或对两者加以结合来构建自己的战略业绩评价系统.并提出在构建战略业绩评价系统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业务流程重构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化建设和推进的过程中配合实施企业业务流程重构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思想观念、效果评价机制以及组织保障等方面具体阐明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流程重构的具体原则和措施。最后还描述了重构后企业业务流程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价值管理型业绩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业绩评价方式的必然趋势,而评价的目标和归宿就是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本文提出了构建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相结合的价值管理型业绩评价体系,并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方面提出了改善企业价值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发生的国际期货市场的技术变革与组织创新背景下,作者研究了期货交易所传统交易机制与组织形式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以公开叫价为基础的交易机制、以会员资格垄断为特征的交易组织和以非赢利地位为核心的治理结构的相互联系,论证了期货交易所传统交易机制和组织形式之间的特定关系,研究了非赢利期货交易的分配约束、资金约束和组织行为特点。作者认为,非赢利性交易所是对公开叫价交易性质相对有效率的适应形式,但传统的交易  相似文献   

12.
王易  邱国栋 《经济管理》2020,42(2):92-105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组织需要从一元集权制向多元治理转变,本文通过对通用电气公司(GE)和海尔的跨案例研究发现组织从一元集权制向多元治理转变的“四反”演进路径。其中,“反集权”的本质是组织权利分化,组织演进逻辑是从“垂直”到“水平”,以构建赋权赋能为核心的扁平网络化组织。“反边界”的本质是组织边界扩张,组织演进逻辑是从“有形”到“无形”,以构建动态无边界的虚拟组织。“反分工”的本质是组织流程再造,组织演进逻辑是从“分散”到“整合”,以构建人机融合智能型组织。“反范式”的本质是管理范式转变,组织演进逻辑是从“有序”到“无序”,以构建平台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管理范式。进一步对“四反”路径进行整合分析,构建了基于“四反”的多元智能组织理论模型,该模型以后现代管理哲学为理论基础,符合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组织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将引领未来的组织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变革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组织结构变革的趋势之一是扁平化。但这种趋势与对传统的组织通过撤消中间管理层次,或者扩大管理幅度所实现的扁平化结构并不是一回事。扁平化趋势的产生是组织结构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一种反应。它是对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进行流程再造后建立横向型组织后形成的一种有利于内部的沟通与协调,具有弹性和柔性的组织结构形式。扁平化不是标签,它是各种因素相合协调的结果。而如何取得这些因素之间的高度相合,又与企业所采取的组织结构变革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构造的根基在家庭,家庭及家庭利益的声誉往往高于其它组织形式。中国人的信任是建立在血缘共同体的基础之上的一种难以普通化的特殊信任。“家文化”在中国家族企业形成过程中作为非正式的约束对其正式制度产生着重要影响。在中国经济处于转轨的背景下,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也必然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适当吸收外部企业文化为方向的。  相似文献   

15.
组织健康研究截至目前经历了3个阶段。受传统组织行为学的影响,对组织健康的研究多从消极取向开展,存在诸多弊端。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为组织健康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组织健康研究置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野下,提出了组织健康研究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6.
都市里的村庄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其领地空间、社会结构和组织关系逐渐受到城市的侵蚀和破坏.然而,在传统村落走向终结的同时,集体经济起到了村落再组织纽带的作用.这是因为"城中村"集体经济是以集体土地资源为依托、以出租物业为主要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始终保留了集体资产的村落成员共有特征.在传统村落逐步瓦解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集体财产的代理经营、村落社区的建设管理、原村民的组织保障等职能,成为村落组织的新型纽带和村庄事务的实施主体.传统村落在集体经济的再组织下演变成为基于共同财产关系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自主管理灌排区这一新兴的灌溉管理制度,阐述了其管理理念,介绍了其组织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从管理学原理的角度对自主管理灌排区域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新旧灌溉管理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传统灌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自主管理灌排区的必要性并说明了自主管理灌排区在提高用水农户积极性、提高灌区工程的维护和管理以及提高水费收取率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同时指出了自主管理灌排区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营销渠道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涛 《经济与管理》2005,19(9):42-44
传统渠道链的内在缺陷和新竞争模式的外在压力迫使企业必须通过渠道创新以获得新的利润和竞争力。本文在借鉴供应链管理优势的基础上,从组织结构、成员关系和管理模式创新三方面入手,提出渠道构建的逆向模式,以实现渠道的系统优化及各成员的长远利益最大,并使得市场的覆盖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企业网络理论的四大流派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组织结构也随着分工合作范围的扩大而突破了传统界限,这进一步深刻地影响了市场结构。在全球市场的兴起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单一组织对于产品的生产越来越多地依赖外部资源,其中由合作伙伴所形成的企业间网络,日益成为组织取得外部资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企业网络的形成是战略管理领域众多学者讨论的问题,研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企业网络的形成机制做出了解释。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网络形成机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网络形成机制从资源基础学派、组织学习学派、制度经济学派、经济社会学派四个视角对其进行理论综述,深入探讨了学术界对企业网络本质认识上存在的分歧,尝试对当前企业网络理论在逻辑上做出清晰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price fixing and bid rigging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he economics of crime to explain the calculus of the individual decision maker in the firm. This approach departs somewhat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investigations of collusion. The latter has emphasized market structure and firm interrelationships while it has ign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m itself. But analyses ignoring firm organizational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are incomplete insomuch as these factors are crucial to the incentives and costs that the decision maker confronts. This paper offer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which price-fixing and bid-rigging offenders'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apparently are mirrored in defendant firms and individuals that the Antitrust Division has prosecuted recentl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