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评价,探索开展药品再评价工作的方法和机制,积累工作经验,完善其他高风险类产品的监管.方法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正式启动了以双黄连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为首批,鱼腥草注射液、鱼金注射液为第二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结果与结论对现有中药注射剂在安全性、有效性、合并用药等方面进行再评价,控制其安全风险,确保质量的稳定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才能更好发展中药注射剂这一特色中药剂型.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究其原因与药物自身、患者个体原因和医护人员的不合理使用有关。因此,严格把关药物质量,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资料,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对销售中药注射剂金额排名前三位的科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活血化瘀为主,使用较为集中,以血栓通、丹红注射液用量最大,销量前三位的品种B/A均为1,即销售金额与DDDs同步较好,使用较为合理。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总体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理用药质询在临床药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实施前2012年1-12月和实施后2013年1月—12月患者资料各150例和用药处方各150份,比较实施前后1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率和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率。结果临床合理用药质询工作实施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率、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理用药质询用于临床药事管理工作可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风险,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能够克服作用慢、起效迟等不足,但与丸散膏丹相比,中药注射剂应用历史较短,社会接受程度差,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中药注射液的安全用药问题。本文就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为临床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血管刺激性试验、体外溶血性试验、全身过敏性试验,评价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的安全性。结果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无显明血管刺激性,无溶血和过敏反应。结论在本次试验条件下,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符合注射剂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期刊中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各种特点及其原因和相应预防措施。结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及注意临床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可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廉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00例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药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临床药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经过观察两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看出,研究组合理使用率(96.4%)较对照组(78.8%)提高(χ~2=13.892,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4%)明显较对照组(14.4%)低(χ~2=9.357,P<0.05);两组静脉滴注速度过快、重复给药、未单独给药、药物选择不当以及疗程不当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别(χ~2=0.304、6.545、1.005、1.565、1.589,均P>0.05),但研究组超适应证用药、使用剂量超标以及用药剂量不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4.571、4.917,均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在医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增强用药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制剂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门诊处方1100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427张应用有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38.82%。其中使用排序前4位的中药注射制剂依次为痰热清、热毒宁、炎琥宁、喜炎平;使用方式方面,427张门诊处方中有高达65.32%的处方采用中药注射剂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均显著高于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及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的使用率(均P<0.05)。结论我院应进一步提高医生对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识,切实落实不良反应的监测,以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从安全性、健康产出和经济性的角度看,药品的价值评估应该包括: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评价。其中,生命质量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评价在我国刚刚起步,其在中药评价中的应用还需要做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主要是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是传统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中药有多种成份,但起作用的往往只有其中1~2种主要成份。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药进行提取,将有效成份制成药剂给患者注射,可增强疗效。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要有针对不良反应的监控模式,本文分析将从目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入手,对我国现行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模式及其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科学处方分析,规范儿科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门诊药房2012年1月至12月的儿科处方2 140张,统计各项处方指标数据及补充指标数据,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用药数为4.68种,注射剂使用率为57.9%,抗生素药物使用率为82.7%,平均每张处方药费为120.38元,中成药使用率为73.8%,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20.1%,注射剂中抗生素两联用药为21.0%。结论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注射剂使用率偏高,中成药使用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剂(PP-LAI)和利培酮长效注射剂(RLAI)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PP-LAI和RLAI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通过The Cochrane评分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再利用RevMan 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从而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差异。结果最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有效性分析集10个,包括2629例患者;安全性分析集9个,包括29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P-LAI和RLAI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治疗前后PANSS评分差值、治疗前后PSP评分差值、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睡眠障碍发生率和催乳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P-LAI导致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和血糖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RLAI(P<0.05)。结论PP-LAI和RLAI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抗精神病药长效制剂,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情况大体相当,但PP-LAI导致EPS和血糖相关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临床应结合患者症状、病史和经济水平等因素,个体化地选择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医疗工艺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中草药注射剂的制作中得到广泛运用,例如离子交换、溶酶提取、薄膜挥发与减压浓缩等,这些先进制药技术与制药工艺的应用均显著提升了中药注射剂的整体质量,使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安全可靠。但由于欣氟事件与齐二药事件的频繁出现,导致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得不到应有保障,给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危害。笔者针对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是加工中药饮片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其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为此,加大对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生产企业、中药经营和使用单位的质量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避免伪劣混淆品危害患者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中药在为人类防病、治病过程中,以疗效确切、作用缓和持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500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临床中抗感染药物以及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主要症状有皮肤和附件损伤。结论临床中造成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感染药物或中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所以,临床用药中应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档案记录的2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所涉及的药品种类和类别,以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包括用药方法、药物器官系统、报告科室等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在药品导致的不良反应中,由中药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位居药物类别首位,其次为抗菌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系统损害,其次是免疫系统损害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当地某医院门诊处方书写不规范和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门诊处方18491张,逐一分析处方是否规范、合理,并对不合格的处方进行归类评价。结果书写不规范处方6448张,不合格率为34.9%,不合理用药处方1208张,不合格率为6.5%,剩余10835张处方均符合规范处方及合理用药处方。结论该医院存在一定程度的处方不合格现象,主要体现在处方书写错误、不合理用药形式多样,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退药情况及相关用药差错,旨求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退药情况及相关用药差错作出了回顾性分析,在退药方面主要分析退药的原因、数量和品种,重点分析配药差错导致退药。结果据退药调查显示,退药以中药注射剂和抗生素药物为主,退药的原因有治疗中出现停药或换药、患者出院或转院以及患者死亡等,由用药差错引起的退药,其只占整体退药原因的5.1%。结论要降低我院的退药情况发生,应建立起更完善的制度,增强医患、护患以及医护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来有效降低退药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81例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ADR中,抗感染药占45.7%,中药制剂占14.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和规范使用,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