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运用我国数据构建经济金融化指数,以此衡量我国经济金融化的态势及波动。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指数能够较好反映我国经济金融化情况,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化稳步上升,兼具阶段性波动,这与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以及宏观政策紧密联系。本文还运用所构建的经济金融化指数、银行微观数据以及其他宏观数据,进一步研究了经济金融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U型影响机制,即经济金融化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过度经济金融化则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同时经济金融化对全国性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中国数据构建经济金融化指数,以此衡量我国经济金融化的态势及波动。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指数能够较好反映我国经济金融化情况,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化稳步上升,兼具阶段性波动,这与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以及宏观政策紧密联系。本文运用所构建的经济金融化指数、银行微观数据以及其他宏观数据,研究了经济金融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U型影响机制,即经济金融化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过度经济金融化则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同时经济金融化对全国性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比较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坚持适宜性,防止过度的经济金融化;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强化金融业审慎监管;审慎推进金融业改革,防止实体经济“泛金融化”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和风险的持续暴露是我国银行业所处环境的两大显著特征。本文采用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一季度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从宏观的经济结构、中观的社会融资结构和微观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三个层面,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其负向冲击会逐渐减小;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政策的协调作用缓解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冲击。从影响机制来看,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和社会融资结构表外化的冲击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冲击会减少银行的风险承担。三种结构冲击效应的叠加,显著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5~2021年省域层面门槛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将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作为门槛变量,研究不同维度金融发展水平下银行利润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存在单门槛效应,在适当的金融规模和合理的金融结构下,银行利润增长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金融规模或金融市场规模占比过大,银行利润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会减弱;金融效率存在双门槛效应,随着金融效率的持续提升,银行利润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5年1季度至2013年4季度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研究经济增长、资本充足率管制、市场预期和货币政策等银行外部因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冲击效应及其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管制对银行风险承担波动的影响最大,且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波动;经济增长能在半年内显著改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影响,而市场预期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因此,应加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并重视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64个国家1990—200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金融抑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抑制对经济效率的提高存在显著负向效应,金融抑制程度越高,金融体制越不完善,越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水平、促进经济增长.从金融抑制各分项来看,信贷控制、证券市场控制和资本账户控制对经济运行效率的负向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测算其规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2—2014年的月度数据和结构VAR模型(SVAR)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些年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规模均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增长;影子银行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其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规模过度扩张将会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弱化其信用中介功能,对金融稳定产生负向冲击效应。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我国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测算其规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2-2014年的月度数据和结构VAR模型(SVAR)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些年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规模均以较为平稳的速度增长;影子银行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其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积极作用;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规模过度扩张将会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弱化其信用中介功能,对金融稳定产生负向冲击效应。最后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熊启跃  赵阳  廖泽州 《金融研究》2016,433(7):64-79
基于2003年~2014年全球26家大型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国际化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改善银行的净息差,国际化对净息差的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结构)效应实现;对利息收入占比较高、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水平较好、母国经济增速较慢以及国有控股程度较低的银行而言,国际化对净息差的改善效果更好。对我国大型银行而言,应稳步提高国际化水平,通过优化海外资产配置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包含宏观审慎政策和跨境资金流动的D-L-M模型,基于中国28家商业银行2009-2020年面板数据,研究“双支柱”政策、跨境资金流动和银行风险承担的互动效应。研究表明:跨境资金流动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有负向调节作用;存在“双支柱”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协调效应,宏观审慎政策能够削弱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跨境资金规模增长和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提高会强化该协调效应;跨境资金流动周期对“双支柱”政策的协调效应存在非对称影响,在跨境资金流动上行期,“双支柱”政策协调效应更佳。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风险缓冲与政府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什么金融危机冲击会给不同企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甚至是不同的命运?本文基于"外部冲击→企业缓冲能力→经济后果"的视角构建了企业风险缓冲机制的一般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可以概括为业绩下降(对应于产品市场恶化)和现金流短缺(对应于融资市场恶化)两个方面;微观层面上,金融危机下,影响企业风险缓冲能力的因素包括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成本结构、高管背景与政治关联、政府干预程度等因素,企业应通过调整和优化上述因素应对外部冲击;宏观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考虑通过合理选择政府投资领域、企业打包贷款、设立中小企业基金、改变税收减免方式、促进企业资金周转等方式缓解企业的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macro-finance as ensemble of economic agents and suggests use risk ratings of economic agents as their coordinates on economic space. Financial variables of separate economic agents are defined as functions of time and coordinates on economic space. Aggregations of financial variables of separate economic agents with coordinates near point x on economic space define macro-financial variables as function of x. Hydrodynamic-like equations describe evolution and mutual dependence between macro-financial variables. As example, for simple model of mutual dependence between macro-financial Demand on Investment and Interest Rate we derive hydrodynamic-like equations in a closed form. Perturbations of macro financial variables can generate waves those propagate on economic space and we derive wave equations. Macro financial waves can propagate on economic space with exponential growth of amplitudes and cause time fluctuations of finance variables that may model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ycles. Variety of macro financial waves on economic space gives new look on internal dynamics of macro finance and reveals hidden complexity of macro financial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相似文献   

13.
龙海明  吴迪 《金融研究》2022,506(8):38-54
本文以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2001-2020年的动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不同实体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构造金融稳定指数,进一步论证金融稳定对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不同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有所不同。机制检验发现,居民杠杆、企业杠杆和政府杠杆分别通过“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渠道影响经济增长;金融稳定性的提升能够正向调节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上述结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杠杆调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部门杠杆异质性,细化实体杠杆的调控方向,进一步优化杠杆结构,以期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银行体系、技术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新凯恩斯的DSGE模型研究金融效率、经济结构变化对技术冲击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印证了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即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刺激产出、消费和投资,还可以降低社会总体价格水平,而金融中介效率、资本收入份额和折旧率的高低都不会影响技术冲击的传导路径。同时,本文的研究还显示,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体系效率越高,技术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越小。该结论意味着,在当前阶段我国应着力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效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5.
综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分位数回归技术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影子银行是在金融二元结构和利率管制格局下,金融活动主体为规避监管、分散风险以及投机套利而进行金融创新的产物。利率管制是促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结构变迁、经济周期运行及宏观调控政策在总量与结构层面作用于金融资源供求关系,通过扩大或收缩监管套利空间,也对影子银行规模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抑制宏观背景下的创新演绎,有着内在的形成机理和经济逻辑。互联网金融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拓展了金融交易可能性边界,从而增加了普惠金融供给。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隐含着潜在风险,如缺乏法律依据、技术存在缺陷、期限结构错配、干扰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等等,需要做出理性而适度的演进安排。  相似文献   

17.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08 started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market for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 backed by subprime mortgag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mechanism aimed at explaining how a freeze in a secondary debt market can be amplified and propagated to the real economy, and thereby cause a recession. Moreover, we show why such a process is likely to be especially strong after a prolonged expansion based on the growth of consumer credit and endogenously low risk premia. Hence, our model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links between the real and financial sectors, and we show how it can help make sense of several macro‐economic features of the 2001–09 period.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model are heterogeneity across agents in terms of risk tolerance, a financial sector that allocates systematic risk efficiently across agents, and real decisions that depend on the price of risk.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需平衡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三者间的关系。在此背景下,本文在两部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异质性抵押约束,探讨货币政策如何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进而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本文模拟结果显示:(1)降低利率和强化国企抵押约束可促进稳增长与稳杠杆。推动国企贷款利率趋于市场水平并降低非国企贷款成本,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将增进其政策效果;(2)2008-2016年宏观杠杆率上升主要与国企抵押约束过松有关,2017年后利率对宏观杠杆率的调控增强;(3)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货币政策盯住宏观杠杆率,并根据政策目标和经济背景适时调整利率与杠杆率的内生关系,能够优化货币政策效果。对于降低利率和强化国企抵押约束的政策组合,根据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同向调整利率水平有利于经济稳步增长和宏观杠杆率趋稳。  相似文献   

19.
Bond excess returns can be predicted by macro factors, however, large parts remain still unexplained. We apply a novel term structure model to decompose bond excess returns into expected excess returns (risk premia) and the innovation par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se risk premia and innovations, we complement macro variables by financial condition variables as possible determinants of bond excess returns. We find that the expected part of bond excess returns is driven by macro factors, whereas innovations seem to be mainly influenced by financial condi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us, financial conditions, such as financial stress, deserve attention when analyzing bond excess returns.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结构的NK-DSGE模型,分析在不同的金融结构下,包含金融资产价格稳定目标的扩展型货币政策能否更加有效地熨平经济波动.研究表明:(1)相比传统货币政策,包含金融资产价格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不仅能更好地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缩短波动持续期,还能提升社会福利;(2)在扩展型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需结合不同类型冲击下金融结构与宏观调控变量波动的异质相关性,依据金融结构市场化进程,灵活调整其对各个变量的调控力度;(3)在扩展型货币政策框架下,当经济体系面临非持续性技术冲击、投资边际效率冲击或金融冲击时,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越高,社会福利增进效果越好.本文的研究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有益启示,或可为新时期增强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构建兼顾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平衡发展路径提供新思路和新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