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04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150篇
经济学   351篇
综合类   45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88篇
农业经济   25篇
经济概况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7 毫秒
91.
刘柏惠  寇恩惠 《财政研究》2020,(3):119-128,F0003
从世界范围来看,房地产税在地方税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税制设计的特殊性和征收过程的复杂性也使其备受争议。本文着眼于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分析世界房地产税发展中已取得的共识、仍存在的争论,以及对中国具有启发性的结论。首先,通过分析房地产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优势解释其建立和发展的必要性。随后从两个方面分析房地产税征管中存在的矛盾、已有对策及其有效性:其一,以核心指标为基础建立税收收入分析框架,实现对政策行政因素的分析;其二,从纳税人的厌税情绪和对公平性的冲击两个方面实现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最后,尝试得出房地产税征收和改革中应遵循的共识性路径,并总结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应额外关注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2.
王必达  苏婧 《财贸经济》2020,(4):129-143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当代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源泉,现有文献多从要素流动视角来考察经济集聚过程中的区域差异。然而,若将要素流动引入区域生产函数进行推导,可以发现非区域性要素集中规模的扩大,既能提高要素流入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也能提高要素流出区域的要素收益率,基于此,本文以“协调性集聚”为核心概念,通过拓展现代集聚模型来构建要素在自由流动中走向协调发展的理论假说。实证结果进一步显示,虽然我国发展要素在大规模流向东部发达地区,并呈现进一步向超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的趋势,但要素流动在提高要素流入区域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要素流出区域的要素收益率,并从需求侧激发了要素流出区域的市场潜能,要素流动在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呈现“协调性集聚”的趋势。因此,发达的要素流入区域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欠发达的要素流出区域通过建立健全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提高要素回报率和收益率,是新时代我国形成市场主导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3.
基于价值链视角,构建涵盖人才资源在区域空间层面集聚生成、地区配置、效能产出3个维度在内的区域人才集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AHP-信息熵组合赋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人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就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考察期内地区人才集聚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沿线省市人才集聚水平差异显著,缩小趋势渐缓,整体呈现局部高水平、全局低效率的不利境况;各省市人才集聚水平关键维度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显著波动递增态势,但内部耦合协调度存在不平衡发展问题,影响地区人才集聚水平整体提升。为提升长江经济带人才集聚水平,推进沿线地区协调发展,需强化区域人才合作机制,采取差别化精准策略破解沿线地区人才集聚低水平、不协调的短板因素。  相似文献   
94.
基于2005—2018年中国内地285个地级市数据,对城市科技人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进行测度分析,实证考察科技人才集聚对TF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城市科技人才集聚与TFP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但二者具有较强的时空一致性,即科技人才集聚特征显著的城市,其TFP也相对稳定;②城市科技人才集聚对TFP的影响呈倒U型,但研究期内大多数城市仍处于集聚效应占主导阶段,科技人才集聚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进步水平促进TFP增长,而科技人才集聚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③不同类型城市科技人才集聚对其TFP影响的异质性显著,且适宜集聚区间也存在差异。省会城市及一、二线城市等优势特征显著的城市所能承受的科技人才集聚规模上限更高,有利于通过释放集聚红利促进TFP增长,而非省会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等则拐点值较低。  相似文献   
95.
基于利益集团等多重主流理论视角和半开放性编码技术的部分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内生性集体行动受到内生需求、长期导向、本地嵌入、政策激励、同行反应、协会治理、集群规模和集群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经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检验,上述影响因素组合具有较为理想的建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其中,内生需求、长期导向、本地嵌入、政策激励、同行反应和协会治理等属于正面激发因素,对集群企业参与内生性集体行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集群规模和集群类型等则属于负面阻碍因素,对集群企业参与内生性集体行动具有消极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This study tested whether geographic clustering differs by restaurant segmen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onsumers’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values by using Ripley’s K function and a Tobit model. This study found that higher priced restaurant segments have stronger clusters than lower priced restaurants, which implies that restaurants that focus on hedonic values tend to cluster more than utilitarian focused restaurants. However, the results differ depending on whether or not restaurants are located within a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For example, quick service restaurants have stronger clusters than casual restaurants outside CBD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may apply to new restaurants that are attempting to open. Up-scale restaurants have the advantage of reducing research costs by locating near similar restaurants. Moreover, casual restaurants do benefit by clustering near existing ones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demand is not severely hurt by competition, while quick service restaurants benefit by diffusing from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97.
促进有色金属产业集聚是提升贵州省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准确测度和把握有色金属产业集聚与贵州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把贵州省放在西部九省中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区位熵反映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度,选择企业数量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区域集聚度,选取产业产值区位熵反映有色金属产业经济集聚度,而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则选取产值利润率借以反映。具体实证数据均来源于西部9个省份的2013统计年鉴与2013年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贵州省有色金属产业存在诸如区域集聚、经济集聚不足,产值利润率低下,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等问题。最后提出提升贵州省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
系统识别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厘清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编码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编码与提炼,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因素、产业集聚水平、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创新导向、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错综复杂,共同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最后,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9.
利用2006-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共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运用拓展DEA法对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进一步以互联网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门限模型,探析互联网发展对创新要素在城市群流动的协同创新效应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显著,且存在群际差异;在两大城市群内,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现非线性,创新人员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倒U型”特征,创新资本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U型”关系,相应拐点在不同城市群呈现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0.
收集2000—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专利申请及相关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利用QAP 方法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空间集聚的重要特征是区域非均衡性,马太效应显著; ②强强型关联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与部分中部地区,弱弱型关联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与西南地区,弱强、强弱型关联主要集中在少部分北部、中部与南部地区;③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空间集聚及关联影响因素中,投入变量的R&D经费为显著正相关,R&D人员为显著负相关。溢出变量的产学研合作为不显著正相关,产业集聚、地理距离为显著正相关,FDI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