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顺应时代的发展,跨国公司林立。而在这其中不少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在某方面的技术优势,占据的市场份额,在一个产业或者市场上形成垄断。这时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会颁布《反垄断法》对企业垄断行为的干预措施。我国在2008年8月才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14年我国的反垄断执法正处在6年以来的高峰期,多个行业开展反垄断调查。  相似文献   

2.
盛宪鹏 《金卡工程》2010,14(4):211-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将于2008年8月1日正式实施。在历经了十多年的研究、修订之后,终于尘埃落定,与广大的民众见面。《反垄断法》有着经济宪法之称,对于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标志着规制垄断行为从此有法可循,反垄断不再是一句口号或者空中楼阁,甚至有人评价此举为经济立宪。我国反垄断立法起步较晚,加之国情与体制上的差异,与其他国家的反垄断法律在立法目的、规制对象以及一些关键表述上都有很大差异。本文尝试对中国与美国关于垄断行为的内容加以比较,以求进一步理解《反垄断法》之立法目的与任务,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适用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交往过程中,跨国公司凭借其自身优势地位,滥用知识产权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给他国利益带来巨大损害.我国相关的反垄断法律规范应从实体、程序两方面,围绕平衡知识产权与垄断、确立一定范围内的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条款及设置独立的执法机构等方面进行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4.
我国反垄断执法体制现状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娜 《金卡工程》2009,13(3):122-122
《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后,我国的反垄断执法体制也确定下来,现行的反垄断执法体制包括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三大反垄断执法机构以及对行政垄断进行执法的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这种执法模式是目前中国的最佳选择,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是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保险行业垄断系列案件。显然,此案件不仅是国家主管机关正式立案查处的发生于中国保险市场深化发展阶段的垄断案件,更是我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颁行以来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的首例保险行业垄断协议行为,它对于中国保险市场今后深化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反垄断是我国保险市场深化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本文以上述的垄断协议案件为例,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精神,归纳认定保险领域垄断行为的条件,并提出了在保险市场预防垄断行为的措施,用以维护我国保险市场的正当、公平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6.
张雅娟 《金卡工程》2009,13(3):10-11
198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中首次提出了反垄断,特别是反对行政垄断。1994年5月,"反垄断法起草小组"成立,《反垄断法》曾先后列入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2006年6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2006年1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劳动合同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强制法、禁毒法、反垄断法等法律草案初审,2007年分别安排二审、三审。对其中条件成熟的,争取年内通过。2007年5月9日,我国反垄断法草案起草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王晓晔透露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开始审议反垄断法草案,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已指日可待。"2007年8月30日下午,被誉为"市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高票通过,并明确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01跨国公司关注中国《反垄断法》《韩国日报》日前刊文指出,为了限制垄断,促进自由竞争,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反垄断法》的制定工作。目前该法的制定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在《反垄断法》制定过程中,美国和欧盟跨国公司展开了包括提供建议和咨询在内的一系列游说活动,力图使法案  相似文献   

8.
魏才 《理财》2006,(11):27-29
1987年8月,国务院法制局成立了反垄断法起草小组,《反垄断法》开始酝酿起草。1988年,《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暂行条例草案》出笼。199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反垄断法》胎死腹中。1994年,《反垄断法》被列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1998年,《反垄断法》又被列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征求意见稿》出笼。2004年5月,工商总局历时近一年,调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限制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9.
应胜南 《中国外资》2008,(11):235-235
我国《反垄断法》已经正式颁布实施。作为转型经济国家,我国行政垄断的产生有其特有的特点。有效地规制行政垄断,是我国反垄断执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对行政垄断产生的原因及治理的方法作一论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垄断的认定经历了从“行为论”到“结果论”的认知演变,而平台垄断的认定逐渐从“静态认定”发展到“动态判断”。以平台经营者“二选一”行为为样本,可以把握平台反垄断实践中的现实状况。“二选一”行为属于《反垄断法》规定的限定交易行为,但是平台经营的多边市场已经不同于《反垄断法》制定时的市场环境,《反垄断法》的规则在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上略显局限性,且在反垄断监管中也存在忽视平台特殊性的现象。应当完善平台反垄断的规范体系,在审慎监管的理念下促进平台创新,并优化平台反垄断的监管方式,采取科学的方法认定相关市场,从而提升平台治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王哲  羌旭 《金卡工程》2010,14(9):181-181
随着《反垄断法》的出台,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行政、立法手段,对我国垄断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试图对反垄断的理论中的基本方法进行一个浅要的分析,也希望能为中国将来的反垄断规制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楠 《银行家》2007,(11):114-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将于2008年8月1日起在我国正式施行,银行机构在市场竞争活动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反垄断的抗辩和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调查,如何正确运用《反垄断法》是目前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蔡伟 《中国外资》2004,(12):22-25
1987年8月,国务院法制局成立了反垄断法起草小组,《反垄断法》开始酝酿起草。 1988年,《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暂行条例草案》出笼。 199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但《反垄断法》胎死腹中。 1994年,《反垄断法》被列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1998年,它又被列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征求意见稿》出笼。 2004年5月,工商总局历时近一年,调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限制竞争行为,完成了一份《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报告。据悉,在这一报告的基础上,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共同参与制定《反垄断法》。 日前,《反垄断法》已完成草案起草工作,并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该法列入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李振雨 《金卡工程》2009,13(3):60-60
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生效,我国反垄断工作终于有法可依。但是,现有的《反垄断法》过分突出行政机关在反垄断工作中的优势地位,人民法院作为法律实施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和地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文拟从人民法院的反垄断职能出发将人民法院界定为反垄断执法机关、监督机关、立法机关三个方面剖析人民法院的反垄断职能。  相似文献   

15.
国内哪些行业垄断现象最严重?下一步,反垄断的大棒又将打向谁?《反垄断法》在中国实施五年来,终于进入了执法频密期。今年以来,发改委先后对液晶面板、白酒、奶粉以及黄金饰品开出四张"反垄断"罚单,张张震慑巨头企业。近日,国家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在一档访谈类节目中表示,发改委反垄断调  相似文献   

16.
2014年9月2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网站发出公告,决定对组织、实施固定商业车险费率、商业车险代理费等价格垄断行为的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和23家省级财产保险公司分别做出行政处罚决议.自2008年《反垄断法》实施以来,保险行业惩处的反垄断案件已不在少数,但为何保险行业垄断行为屡禁不止,笔者分别从反垄断法律意识、从业人员逐利动机、保险行业协会职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究,重点得出保险行业的"半官方"性质及其职能边界不清是保险行业价格垄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行政垄断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我国有着一定的滋生土壤。我国反行政垄断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行政性垄断应纳入反垄断法。在未来的反垄断法典中,应包含反行政垄断之内容,建立严格的行政性垄断法律责任制度,设立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具有准司法机构性质的反垄断主管机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生效以来,至今6年有余,从实施伊始的沉寂到去年力度的加大,再到近期的密集执法,《反垄断法》这张大网才算真正张开。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市场的垄断问题成为众多问题中不可绕过更不可放过的重点。今年夏天,中国反垄断当局调查了汽车业、IT、芯片等领域,涉嫌垄断的企业包括内外资企业。然而,密集的垄断执法行动引发了外国商会和外媒的质疑和过度解读,认为中国反垄断存在"选择性执法",目的在于打压外资,属于中国式  相似文献   

19.
谭浩俊 《金融博览》2014,(18):22-23
虽然《反垄断法》早在2008年就已经正式颁布,但是,这部被称做市场利剑的法律在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运用,从行政垄断到商业垄断,从产品垄断到价格垄断,很多领域都有垄断的影子.垄断的结果,毫无疑问是消费者最受伤. 反垄断利剑在挥舞 应当说,近两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呼吁下,有关方面也开始有所行动,对某些反响过大的领域挥起了反垄断之剑.尽管如此,对市场活动中出现的垄断现象,似乎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具有垄断条件的行业、企业仍然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着市场、产品、价格等方面的垄断,不仅给广大消费者利益带来严重伤害,对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我国出台了《反垄断法》,成为规制我国卡特尔等垄断行为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五十条规定使得卡特尔民事责任有法可依。但是单纯一个条款来规定民事责任显然势单力薄,我国立法采用了援引民法规定来解决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反垄断法》在实施上必然存在与其他法律的协调。本文就卡特尔民事责任的作用、性质、承担责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认为,卡特尔民事责任体现了反垄断立法上的私力救济,其实质上属于民事侵权责任,主要体现为补偿性的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