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对它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从关注物质贫困到人文贫困的转变过程,与此相适应,反贫困战略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物质资本的投入过渡到强调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投入,从强调计划到市场再到市场和非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上二重转化。该战略对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调整、反贫困内容的转变、反贫困制度的创新以及反贫困的参与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提出世界遗产海洋项目的概念,明确讨论对象.然后从全球海洋遗产分布的角度对目前世界遗产海洋项目的现状进行分析,力求找出世界遗产海洋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揭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提高各界对海洋遗产的重视,进而推动世界遗产海洋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造成中国现有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流动性过剩的简单分析。现有治理通胀的思路和手段可能会取得一时之效,但不可能获得长期之效。治理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根据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特点,必须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出发,深刻认识投资与消费的内在关系,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定位和目标取向,大力转变经济发展路径,走一条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的发展道路,从体制机制上形成遏制通货膨胀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城市国有土地,进而出让给用地企业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土地红利,这些红利通过地方政府、用地企业和村集体三者之间以及村集体内部两个层次进行分配。村集体内部的分配主要涉及到成员权和收益权之间的冲突,成员权的界定是获得收益权的前提。本文首先对土地红利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村集体内部的土地红利分配进行分析,而村委会在村集体内部分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进入公众视野已十年有余,其产业界定问题也随之经历了十年之辩。关于统一界定与自由界定的长期争论引发了对创意产业被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手段而具有全球传播性与多样性的再思考。从创意产业概念起源的政治经济性内幕、概念的创意本质、统一界定的可行性角度,阐明了自由界定对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同时,分析发现各地对创意产业政策的吸纳不应只是一种对最佳模式的学习过程,而应是对全球创意产业知识的共同建构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绿色技术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绿色技术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并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将绿色技术创新拓展为两个层次;提出了构建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系统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界定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意义及涵义的基础上,从概念层、操作层、应用层三个层面构建了评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化程度的指标体系框架,并分析了进一步实施过程中应当深化的问题.本文对于企业实施从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世界遗产发展旅游业是当前我国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由于观念的冲突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世界遗产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法学的角度,阐述了利用世界遗产发展旅游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在利用世界遗产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对世界遗产进行保护的相关配套制度.在保护世界遗产、促进世界遗产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游客平等观赏权的保护和世界遗产地居民正当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协同创新概念的基础上,从主体、活动和客体三个角度对该概念进行了解析,明确了协同创新和一般创新的区别;明晰了协同创新体和协同创新体能力构建的概念,提出了协同创新体能力构建中的3个难题,即主体诚信问题、活动可持续发展问题、客体网络联接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3个方面提出了知识管理方案设计思路,包括知识创新多元化主体联盟、多维度活动联通、多层面客体联接。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由于存在基础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之间关联互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加上跨国公司利用其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对中国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渗控,在构建过程中将面临“双重压力”和“双重威胁”.基于此,该文从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界定、问题举证入手,从总体规划、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产业竞争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世界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模式一般都是从市场要素动力模式向制度动力模式演变.CEPA的实施,为"大珠三角"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提供了制度机遇,为此,文章提出以区域合作制度为导向,以区域创新为核心,从制度、产业、技术和空间等方面构建新的动力模式框架,以促进"大珠三角"动力模式从分散的市场要素动力模式转向制度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东部边境口岸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北东部边境口岸经济发展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该区域口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系统提出了该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东北东部边境口岸较多、口岸经济发展无序及缺乏全局性规划的具体现状,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了口岸经济发展中各边境口岸的层次定位及其腹地问题,将东部边境口岸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三个层次,并对其口岸功能进行定位,以为东北东部边境口岸经济的合理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君德 《经济地理》2006,26(1):3-5,10
文章对中国政区制度变革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反思,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为指导,就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提出了见解。认为减少层次、合理幅度、规范功能是我国政区改革的总方向;中国的政区制度应当回归《宪法》确立的省县主体结构;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城市政区新模式与新的城市制度体系是近期政区改革的重点;当前要严防出现新一轮的“扩区热”。  相似文献   

14.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初探--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学中的阻力面理论为依托,创建了符合旅游规划需要的旅游地阻力面理论模型,构建了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地、旅游区域之间联系的阻力层次体系,建立了旅游空间联系关系的影响因子系统,提出了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指导区域、地方及旅游区规划中的作用,并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为例展示了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地方旅游开发建设实践中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红玲 《经济地理》2011,31(3):420-425,482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缺乏特大中心城市强大依托的困扰。文章主张把握中部地区城市群内适当调整行政区划的机遇,在湘江连接长江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四市的大河口地带,先一步组建形成统一的财政经济区,以财政利益一体化推进区域一体化,并最终争取国家批准为长沙大都市省会特大中心城市,以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加快湖南开放崛起与富民强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The formidable expansion in the scope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ject has brought into evidence limitations of the methodology used in the first three phases.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here are two indispensable conditions needed to give renewed impetus to the ICP: (a) the objectives must be redefined, and (b) the methodology must be built on an entirely new basis. He considers the broad lines of such an evolution to be the following. (a) The objective of volume comparison must be kept distinct from that of purchasing power comparison, given that both the basic material and the formulae to be used at the aggregate level differ in the two cases. (b) At the basic heading level, it is proposed, for both volume and purchasing power comparisons, to replace the multilateral approach by a “minimum scale” binary and unilateral approach, and to use the EKS method. This will make possible an improvement in the accuracy of the estimates, a reduction in the overall costs, and a drastic reduction in execution time. What is more,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regionalize the worldwide comparison, in the sense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basic heading comparisons already obtained at the regional level for regional purposes can be used as an input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worldwide comparison. At the aggregate level, in the framework of volume comparison, it is proposed that a constant price procedure in the spatial sense should continue to be used. It is, however, proposed that the prices of the set of countries (GK) be replaced by a structure of common “equi-distant” prices (G). This would permit the elimination of the significant systematic distortions observed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in the first three phases of ICP. What is more, this gives maximum stability to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same countries a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evels. By using a set of common “equi-distant” quantities, the same advantage can be obtained in the purchasing power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