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智 《经贸实践》2016,(2):216-217
"互联网+"核心是利用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它具有社会治理效应.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存在未解的难题,应该依托"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创新优化.相关的地方实践已经展开.长远来看,应该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网络化模式,整体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互联网化,化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增强流动人口获得感,幸福感,助推"互联网+"在社会治理其他领域的运用,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陈宏 《经济研究导刊》2014,(25):253-255
跨国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其社会责任治理超越了国家中心范式,需要进行全球治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全球治理框架建立在私营部门、公民社会、国家政府和政府性国际组织等主体之上,通过组建"超权威"国际社会责任组织来进行全球统一治理。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7,(12):19-21
<正>财政制度涉及政府与市场、社会、公民以及政府之间利益关系的规范,是经济与政治的结合体,是深深嵌入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社会衍生"人为风险",西方发达高科技国家倡导新型风险沟通,而后发场域由于系统落差,呈现出迟滞型风险沟通。通过构建全球化高科技风险社会、全球本地化风险沟通的新分析框架,发现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面临着风险的社会放大、气泡结构、路径互动阙如、手段叠加、目标战略缺失、过程碎片化等迟滞困境。通过创新理念、吸纳型风险沟通、复合式路径、平衡化手段、连续统、政府学习和政府职能的"七位一体"再造,可有效重塑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推进国家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趋势,也是欧洲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将对欧盟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卫生体系等领域带来综合性挑战。为此,欧盟提出将"创新"作为重要综合抓手,努力将老龄化带来的潜在"社会负担"转化为"银色机遇",即将老龄化产业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欧委会在"创新联盟"框架下启动"欧洲积极和健康的老龄化创新伙伴关系计划",旨在通过"思维创新"重新审视和优化医疗及护理活动的政治、社会、组织和筹资,提供体系的流程和安排,并通过"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和挖掘老龄化相关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动力。欧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应对老龄化挑战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是内圣之学,更是外王之学。诚心、正意、修身,指向齐家、治国、平天下。晚近以来之儒者如现代新儒家,虽有外王的民主指向,究竟侧重发展儒家内圣之学。至其后学,更将儒家化约为"儒学",从"哲学"、"文化"、"教育"等角度探讨儒家,刻意回避儒家之外王面相。这必将导致儒家与现代社会脱节,令其沦为可有可无之点缀。我们相信,今日儒家并未亦也不可能"博物馆化",她必将参与现代中国治理秩序之塑造和再造。此乃儒家之天命所在,亦为中国之天命所系。2011年5月14日至15日,由《开放时代》杂志社和广东信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儒学与现代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从化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凸显儒家之外王面相,以儒家精神与智慧,参照儒家治理规划之历史实现形态,探究儒家治理现代社会之可能性、技术和制度。与会学者就现代社会转型、宪政实践、普世价值和社会制度建构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地位、儒学在当今国内外政治格局下面临的困境及其在未来世界秩序形成过程中肩负的使命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儒学资源参与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路。以下内容根据会议现场录音整理编辑,因时间关系,未经发言者校订。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综述国家形象研究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把"共主体营销话语"演绎到国家营销上,提出了具有"消解两元对立、善待包容他者、和他者网络互嵌共生"意蕴的共主体国家形象话语,并分析了该话语的思想渊源和方法论依据。同时,论述了共主体国家形象话语如何通过多媒体网络、"娱乐化基督教"、内隐学习和价值观内化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被目标国家受众所认同和接受,从而打开其"心扉",实现全球文化嵌入的路径、效应和认知机理。最后,阐释了本文对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渗透,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国家形象话语共生新格局的一般意义,以及有利于我国拓展国家心理边疆、整合国家形象和文化传播、在世界意识形态领域和西方国家形象话语"共在"的具体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健康公平的价值诉求是医疗卫生领域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但对于如何认识健康公平和怎样实现健康公平仍有待于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本文对此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个人的收入和财产不是影响居民健康消费的唯一因素,由政府主导和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私人医疗卫生市场上的消费逻辑,确保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进而维护了社会团结和促进社会公平.在医疗卫生领域,健康公共消费均等化直接决定起点公平,促进健康公共消费均等化的全民医保模式是治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和提升健康公平的核心战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信访总量与治理成本双双高企,不断触痛着国家与社会的敏感神经,并危及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国家治理所面临的“访”务困境同信访的政治变迁密切相关:1978年后,国家逐步弱化信访的政治动员功能,并确立了基于“维稳”原则的工具化治理策略,致使信访由社会治理的手段演化为被治理的对象,从而陷入利益收买与行政压制的尴尬两端.在社会转型与政治生态充满弹性的背景下,“去政治化”带来信访的政治“掏空”效应,而泛政治化、民粹主义等思潮可能乘虚而入,演化成为访民的心理支持系统,从而实现反向的政治动员并带来巨大社会风险.应当在回归信访制度的经典设计、恢复和创新群众观念的基础上,重建信访的政治属性,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依法规训信访行为,从而回到信访对社会的治理这一本义上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比之"人民"一词,"公民"的概念似更合乎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及法治中国的要求,但两者并无本质区别。本文并不针对"人民社会"展开讨论,而只是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阐析笔者对公民社会的理解,包括其语义、由来、理论内涵和实践发展,并尝试辨析若干对公民社会的误读。要而言之,笔者把公民社会理解为包含社会组织、社会价值、社会场域和社会法权四个不同向度的社会现象或社会状态。这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架构之一,其所彰显的在法治基础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公民主体性,乃是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结合对治理现代化及其衡量标准的解读,本文将公民社会与治理现代化结合起来,认为实践中正在推进的社会治理创新,乃是从上下两个方面推进公民社会建设进而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老龄健康”的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俊  龚强  王威 《经济研究》2012,(1):134-150
"老龄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议题,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构成各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参与研究"老龄健康"问题之前,"老龄健康"问题更多地被作为医学概念,但是,随着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决策者和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经济学视角对"老龄健康"问题展开新的探索。关于社会经济、行为、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老龄健康关系的跨学科研究,逐渐成为近20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说明经济学家对"老龄健康"相关领域研究的逻辑、方法、内容、贡献和重点,通过对"老龄健康"经济学研究的讨论,希望对中国经济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和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态势,体现在不同时期的国家—社会关系框架当中。通过分别对三个领域话语的历时性演变进行梳理,可以解析上述话语叙述结构逻辑,在反思中探讨当今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如何应对经济、社会、政治健康有序发展之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该警惕经济殖民地化、过度城市化、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小政府化)的"拉美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跨国垄断资本用来误导、恐吓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个臆造的概念.中国必须将国家经济治理的目标切实转向可持续的强国生民上来,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才能将中国从"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强国生民,应该是新时代国家经济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今日全球治理领域里的大国关系是昨日权力之争持续演进的新形式,那么国家间的博弈方式便会发生重要变化。权力的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实现国家实力向影响力转变的方式是多层次的、专门化的、灵活化的、精英化的。更为专业化地参与全球治理是国际权力的主要实现路径之一。在全球治理的领域内。国家利益是经过重组的,而非减弱的,它是专家群体再解读的结果。此外,专家、精英群体也发挥着独立的作用。专业的知识、技能是他们参与治理权力、权威的来源。专家型治理是一种综合了国家利益、专家共同体利益、全球利益的治理形态.是新时代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财税法制度可以通过扩大政治参与主体范围、管理财权进而管理政府事权、纠正政府不理性收支、调节贫富差距等手段,使民众影响政府决策,实现对权威化治理的支持性参与功能。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我国财税法的这一功能体现的并不明显。权威政府应当转变理念,通过保护纳税人权利、建立预算公益诉讼制度、优化财税法具体制度等方式,保障我国财税法对权威化治理的支持性参与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第三部门与小区治理的创新:以六星计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旨为以台湾六星计划健康小区为案例检讨小区治理创新的状况与问题。本文首先从"全球治理"、"地方治理"到"小区治理"的转变趋势加以说明,象征着世界各国重视小区、市场与政府的基层社会结构。其次,探讨小区治理的重要与意义。最后再以台湾六星计划中,3259个健康小区的案例说明草根性小区组织如何发展出小区治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探讨通过开放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全球价值链福利效应分析的核心议题.文章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中的数据,基于目前最权威和准确的企业层面价值链嵌入度指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和广义倾向得分法(GPS)对价值链嵌入如何影响企业就业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和东中部企业,其价值链嵌入的就业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会通过出口效应、中间品替代效应和跨国公司价值链布局效应等三个渠道作用于企业就业.随后的研究还表明,嵌入价值链时间越长的企业,获得的就业促进效应越为突出.最后,研究还发现就业水平与价值链嵌入度成倒"U"形关系,即边际改善效应从递增向递减转变.  相似文献   

18.
郦菁 《开放时代》2021,(5):141-158
"市民社会"研究内部有复杂的理论脉络和多歧的思想资源,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内政治的结构变化与诸多南方国家的政治转型导致了"新托克维尔主义"的意外复兴.通过追溯其话语发展历史和学术、政治与公共影响,分析市民社会与民主关系这一理论要件,并进一步通过西方与其他地区、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实证案例,本研究试图说明这种有关市民社会的理想模型和理论想象面临诸多悖论和困境."新托克维尔主义"是对托克维尔本身的一种非托克维尔式的解读,是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传统逻辑的本质化、激进化、普遍化,也可能附带了某种政治图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考察了台湾和中国大陆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其差异本质上反映了两岸农村社会治理的不同,特别是台湾农村社会以农会为主要载体,与政府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有效增强了政府农村发展的政策效能的治理模式,对中国大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中国大陆农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呈现多中心治理困境,其根源是公共权力资源配置的单极化以及"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功能缺失。借鉴台湾农村社会治理经验,以农民的再组织化为主导——构建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实现农村社会的自主和民主治理从而有助于构建现代化的国家农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 《经济导刊》2007,(12):97-98
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俞可平认为,随着民间组织的逐步兴起与壮大,社会管理过程的管理方式将不再是统治(government),而转变成治理(governance).在"统治"中,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威而发号施令;而在"治理"中,它是国家与社会间互动、协商的管理过程,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该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