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泽阳 《金卡工程》2010,14(9):80-8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是整个附带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中的难点问题,不仅我国未有深入研究,且纵观世界各国及地区的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探索,对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问题也都很少有所涉及。而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已经出现在我国的司法实务之中,对其研究已体现出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的概念出发,论述允许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提起的原因,系统地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反诉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焦雯 《金卡工程》2010,14(5):105-105
从司法实践上看,法院审理的大量刑事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占据很大一部分内容,因此附带民事诉讼是一个颇具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刑事诉讼模式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出我国应采用在刑事诉讼中附带地解决民事赔偿这一模式。在这样一个大的前提下,通过研究了解到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精神损害赔偿这一问题上,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并不能和谐统一,所以笔者大胆地提出了应该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赔偿范围这一观点。围绕着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进行论述,充分说明我国的各个方面条件的成熟,足以确立这样一个制度来最大程度地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邓思贵 《金卡工程》2010,14(5):17-18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依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起诉、审判各诉讼环节上,因有的办案机关未将有关法定文书及时送到看守所或没有办理换押手续等,使这部分涉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现了假性超期羁。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假性超期羁押的问题,应当对现行刑事诉讼法有关羁押期限规定和办案时间要求及换押制度等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维护被依法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邓畅  李昊 《金卡工程》2009,13(11):133-13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刑事被害人合法民事权益的保护,但由于立法规定的比较简单,该制度在司法适用时存在较大争议。现有的司法实践中,此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理念应转变、赔偿主体及范围还没有理顺、不能很好的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吕品 《金卡工程》2010,14(7):216-217
由于受"重刑轻民"传统法制思想的影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存在较大缺陷及不合理之处,与现代司法理念相冲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局限性,不利于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必要适时地对这一程序制度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刑事诉讼法的内容与我国的司法制度、公民权利等重大问题关系密切,直接体现并影响着我国法治的状况和发展进程。刑事诉讼中的人权是程序性人权,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独立的价值。刑事诉讼直接保障的人权就是诉讼参与人的程序权利。人权保障理念是宪政和宪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刑事诉讼法立法精神的体现。强化刑事诉讼领域的宪政理念,是保障刑事诉讼基本人权的观念基础。强化刑事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借鉴国外的法治经验,刑事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应当成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7.
许念 《金卡工程》2010,14(7):89-89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规定,与大陆法系国家"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具有相同的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8.
许念 《金卡工程》2010,14(8):147-147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规定,与大陆法系国家"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具有相同的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9.
常开平  胡森 《金卡工程》2009,13(6):19-20
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实困境将我们的目光聚焦于如何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制度上来。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结果执行难已成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存续已久的"痼疾",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本身的程序设计是导致判决结果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概览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以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对其程序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对策即通过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程序设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业内人士对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方面的规定十分关注。本文拟对大家普遍关心的刑事诉讼程序和民事诉讼程序中有关强制措施和财产保全方面的规定做一简单介绍。 《刑事诉讼法》中有关 强制措施的规定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保证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继续危害社会,依法对他们的人身自由加以限制或剥夺的方法和手段。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和逮捕、拘留五种。1.拘传。拘传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11.
刘兰  汤倍 《金卡工程》2010,14(2):26-27
口供补强,是指仅有被告人的口供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必须经由其他证据的补强法官才能作出有罪的判决。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的”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就体现了这一精神。  相似文献   

12.
弋萌 《金卡工程》2010,14(7):118-118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能否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时理论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中,笔者将从司法实践中一则案例处出发,结合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刑事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建立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强制取证权作为刑事被告人的程序基本权,一些国家和国际条约都相应做出了规定。本文通过对该权利设定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的不足,以期提出较为合理可行的强制取证权制度,从而实现在刑事诉讼中刑事被告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罗菁婷  朱金辉 《金卡工程》2009,13(6):148-148
为了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防止被取保候审人出现逃跑、威胁、妨碍证人作证,侵扰被害人乃至重新犯罪等行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由于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取保候审的监督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必须通过建立取保候审的审批机制、建立健全对取保候审人的跟踪监督机制、完善取保候审决定权与执行权的互相制约机制,以此推动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5.
赵洁 《金卡工程》2010,14(11):45-46
刑事辩护制度是现代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一宪法原则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体现与保障。它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是刑事诉讼程序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标志。1996年我国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辩护制度做了重大修改和完善。然而从司法实践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在立法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我国现行刑事辩护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完善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在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国际公约中都规定了被告人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有权获得律师为其提供有效法律帮助的权利。在法治国家,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在刑事诉讼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体系。了解英美法系的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的相关制度,对于我们认识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并完善相关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活动一旦展开,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财产、住宅、文件等就面临着可能来自侦控机关的不当侵害,基于无罪推定、程序正义和宪政理论等原理的要求,确立律师从程序和实体等角度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的制度就成为必要。世界各国在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国际公约中都规定了被告人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有权获得律师为其提供有效法律帮助的权利。了解外国的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的国际公约,对于我们认识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并完善相关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刑事涉财产执行程序因采取移送执行模式而被误认为不存在申请执行人,使得刑事涉财产执行程序及其衍生的案外人权益救济程序过分依赖执行法院的职权主义。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追缴或责令退赔违法所得并返还被害人判项、责令被免予刑事处罚的被告人赔偿被害人损失判项的执行程序中,案外人权益救济程序原则上应以被害人为申请执行人,并参照适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案外人权益救济制度。其他刑事涉财产执行程序应以检察机关为申请执行人。除非出现被执行人逃避执行或者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排除执行请求等特殊情形,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检察机关通常无须现实参加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19.
由于缺乏《刑事诉讼法》之上的依据,我国司法实践当中的证据开示协议很难约束辩护方;辩护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交流,不是证据而是关于证据形成的主观意见,原则上不能作为证据开示的对象;在没有辩护律师的案件当中,属于法定开示范围内的控方证据材料,应当由检察机关制作证据目录、并附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者内容及证明目的说明,于起诉时一并移送法院;由法院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时一并送达被告人。证据开示制度和阅卷制度能够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0.
周绍锋 《金卡工程》2010,14(6):115-115
学界主张刑法向“轻缓化”、“非犯罪化”、“去刑罚化”的方向发展,但为使刑法更为轻缓而将刑事责任转化为民事责任,使刑法“民法化”,是偏激而不足取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冲突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责任的解决最为突出。两者冲突的解决可以通过被害人利益为导向的刑事政策以及损害赔偿功能的拓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