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21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11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4篇
经济概况   4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两课"教育是大学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对"两课"教育的方法和思想加以适当的调整,以增强效果。要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两课"教育,将"两课"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2.
两课”是高等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搞好“两课”教学,提高“两课”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关键是要提高学生学习“两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两课”的兴趣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学实践中它必将不断的得到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53.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决定着学生未来成长的道路和做人的原则。"两课"教育的意义不在于要学生记住一定的理论知识,而在于引导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4.
杨帆 《中国市场》2008,(27):142-143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播的思想价值信息的反映和择取、整合、内化、外化和践行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是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与学校德育过程的契合。提高"两课"教学效果关键是整合学生心理接受机制。  相似文献   
55.
当代德育由重"知道"到重"体道"的转换,是超越传统道德理论与实践、实现德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德性整体、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当今世界德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的需要。两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由"知道"向"体道"的转换已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必须加以深刻研究并广泛推广,从而促进两课教学,提升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56.
浅谈强化"两课"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两课”教育的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两课”教学要想切实增强实效性,必须明确“两课”的任务与特点,在教学理念、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养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加快“两课”教育基本理念的创新,是强化实效性的前提;充实“两课”教学内容,是强化实效性的基础;实现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点;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两课”教学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是强化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7.
增强"两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实践课,是"两课"教学实行"2十1"模式后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创建的"两课"音像教学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组织参观、考察、调研,形成了固定的教学基地;配合学校团委指导开展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富有特色.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实践教学时间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等.建议第一,构建纵向的领导体制和横向联合的操作体系形成合力;第二,整合"两课"社会实践的内容;第三,设立"两课"社会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第四,构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两课"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8.
高校两课的改革已经到了要转变其目标的阶段,而现在的多数改革措施都未能形成系统化的思路.两课改革应以人文转型为取向,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全方位的转型,而在此转型中必须解决新型人文教育与原先两课教育目标的接轨.  相似文献   
59.
文章针对当前"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导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运用"导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积极作用"、"关键因素"、"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呈现日益淡化的状态,表现为注重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重权利的享受,轻义务的履行。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原因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既现实又迫切的问题,高校的两课教学应该从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学习,注意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意从社会实践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