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基于大股东实际控制度的评价”(以下简称戴璐、孙茂竹(2005))一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可能偏离其持股比例这一观念出发,着重分析并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程度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程度同公司价值是非线性关系,并且控股股东越倾向于超级控制则公司价值越低。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旨在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机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本文以2007-2009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相关因素后,信息披露质量与资金占用呈显著负相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越少的公司价值越高,并且相比而言,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价值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7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财务柔性与公司股利政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柔性有利于提升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意愿和水平。进一步考察控股股东在财务柔性与现金股利政策间的调节作用,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财务柔性储备越高,越能提升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3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是否直接或以现金股利方式间接侵占公司资金一直是困绕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性问题。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发现现金股利和资金侵占同是大股东实现其股权价值最大化的手段,二者具有可替代性,协整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二者不是弱外生变量。本文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资金侵占结合起来考虑,发现国有控股的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水平在前一阶段最高;国有法人控股的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水平在后两阶段最高,但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低;社会法人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与国有法人控股股东无异,但其控股的公司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为严重;国有股控股的公司,其资金被侵占的程度介于二者之间。本文通过对公司股利政策的连续考察发现随着证监会推进上市公司改革的逐步深入,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资金的直接侵占,但现金股利形式却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5.
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是通过直接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既然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的所有,利益也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因而,这种侵占行为也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损失。那么,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又是什么?本试图就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强烈程度进行量的度量、分析,提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侵占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规模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因素和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程度越高,控股股东的侵占水平会越低;但是法律保护和股权制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两者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如果同步提高的话,可能会削弱股权制衡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一个状态依赖模型,分析了不同股权类型下公司价值与控股股东所持股权比例之间的关系。当政府控股时,公司价值与控股比例存在左高右低的U型曲线关系;私人控股时,公司价值与控股比例存在横S型曲线关系。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政府相对控股还是绝对控股并对公司价值没有显著差异,家族相对控股比绝对控股更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而其他类型控股者在居于绝对控股地位后会更加关注控制权的共享收益而非剥夺其余股东。  相似文献   

8.
曾志远  蔡东玲  武小凯 《金融研究》2018,462(12):157-173
本文采用2009-2017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基金持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对两条影响途径(监督管理层和抑制控股股东侵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基金持股比例增加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价值,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而增强,同时这种效应只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显著,在国有企业中则不显著;(2)按投资策略分类发现,除主动型和被动型基金外,准指数基金持股也可以提升公司价值;(3)在控制了基金数量后,基金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与发达国家基金持股主要通过监督管理层来提升公司价值的传导途径不同,我国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  相似文献   

9.
随着股权质押规模的不断扩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财务重述能反映公司的治理问题,因此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很可能会加剧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本文以201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了同地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存在正向的同群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同群效应与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和盈利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及其同群效应与财务重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管理在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监管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为切入点,研究控股股东市值管理动机下的融资行为及其治理效应。以2006-2011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市值管理有助于控股股东进行外部融资,并减少其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表明市值管理存在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市值管理对其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应越强。本文在国内首次对市值管理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检验,丰富和深化了公司治理文献中基于大股东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控股股东对公司和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在我国,控股股东往往凭借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当局的控制操纵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应当追究控股股东对虚假陈述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控股股东和财务杠杆的激励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747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检验了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经验关系,考察了控股股东性质对财务杠杆价值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财务杠杆对公司价值(成长性)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另外,控股股东性质对财务杠杆的价值效应和激励功能具有显著的影响,财务杠杆在法人控股的公司中能够发挥更有效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控股股东所有权结构与关联方担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8年到2003年的关联方担保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不同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发生的概率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的结果显示,随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担保发生的概率呈现出先显著上升、其后不显著、最后显著下降的交化趋势。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发现为关联方担保对上市公司自身价值的影响显著为负,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偏低时显著加强,而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处于高位时显著降低。这些研究发现意味着监管关联方担保行为的重点应更多侧重于控股股东持股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4.
关于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利润表信息质量(尤其是盈余信息质量),鲜有研究涉及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本文以我国A股非金融类高杠杆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高杠杆公司相比,具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高杠杆公司进行杠杆操纵的可能性更大,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高杠杆公司杠杆操纵程度越大;以上效应在成长性更差、短期偿债压力更大、媒体关注程度更高和股价崩盘风险更大的高杠杆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3—2009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配对检验和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与会计稳健性有效需求不足假说和利益侵占假说。研究发现:(1)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比率越高的组,会计稳健性越小,即或有控股样本公司会计稳健性高于相对控股组样本公司,而相对控股样本组公司又高于绝对控股组样本公司;(2)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程度越大,会计稳健性越低;(3)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性质的公司会计稳健性高于民营性质的公司。本文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新兴市场国家制度环境下会计稳健性理解,同时对进一步规范会计稳健性相关的制度安排和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 2 0 0 0— 2 0 0 3年的关联交易数据为基础 ,对所有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 (Tun neling)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控股股东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 ,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则表现出严格的负相关关系。另外 ,控股股东的控制方式以及产权性质也对其资金占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 ,通过控股公司控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低于通过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 ,国有企业控制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非国有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7.
以2007~2009年长三角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投资者保护为切入点,分析投资者保护、关联交易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董事长来源于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明显多于其他公司,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不明显,关联交易与投资者保护程度负相关,投资者保护程度与公司治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何熙琼  刘昊  顾湘 《会计研究》2023,(6):99-117
本文以“股权质押新规”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场景,研究“新规”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规”通过降低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而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侵占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规”对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强的治理效应;扩展性研究表明,“新规”能够降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本文研究为“新规”实施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同时对监管层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高管更换视角考察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高管激励效率。我们检验发现:(1)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会降低公司高管更换对业绩的敏感性。(2)当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公司高管更换对业绩的敏感性受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负向影响更大。(3)当市场化程度较高时,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对公司高管更换效率的损害更小。这些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会损害高管激励效率,并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更为严重,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机理,本文选取2012—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不同产权性质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差异,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增加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非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财务风险的正向影响会更加强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效应在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研究为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为政府与监管机构监督股权质押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