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色矿山建设应遵循企业行为规律。传统理论认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治理环境的积极性。政府往往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并通过庇古税、押金、禁令等手段来迫使企业进行环境治理。波特假设认为,企业积极遵守政府规制,可以获得规制收益,从而实现"双赢"。文章根据环境治理的两大政策分类,梳理了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的国际政策脉络,指出矿业企业可以通过恢复治理地质环境,主动建设绿色矿山,实现"波特假设"。从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企业恢复治理环境最优模型出发,讨论了绿色矿山建设在循环经济、利益调配、零和博弈三个层次的成本收益特点,提出了基于三个层次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小型矿山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存续问题的有效选择.小型矿山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是其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将循环经济与小型矿山的特点相结合是小型矿山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特色.小型矿山发展循环经济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实行联合办厂或分工协作,建立小型矿山废弃物联合处理机制,推进小型矿山废弃物处理企业化;编制小型矿山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小型矿山循环经济发展;加大小型矿山人才、技术、资金投入,促进矿山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小型矿山资源节约与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 ,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应采取不同的政策 :一是老矿山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由国家投资加以解决 ;二是新上矿山必须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土地复垦规定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三是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力度 ;四是采取有效的经济保障措施 ,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相似文献   

4.
矿山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许多矿山或矿业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绿色矿业道路;矿山公园是这一思想的最佳体现。矿山公园的突出特点是,变被动的恢复型环境治理为主动的发展型环境保护与开发,对矿山或矿业城市的资源环境建设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多重意义。国内外矿山公园建设刚刚起步,应在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矿山公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及破坏地下水系统、水土污染。湖南省从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治理规划、治理备用金制度、评估及企业和政府投资治理等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一定的保护。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矿山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实施严格、高效的矿山地质环境行政管理措施;运用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经济手段,从影响成本和收益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采取无废开采,矿区复垦等技术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文章还探讨了新建、生产、闭坑三种类型矿山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自2000年设立以来,历经设立、快速推进、优化调整发展过程,取得良好成效。专项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工作不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缺乏技术规范和预算定额标准,项目的监督管理环节还比较薄弱;治理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对策建议;加强重点矿山地质环境专题调查;尽快开展重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加强科技研究,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复绿的质量和水平i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渠道的多元化;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几点认识:(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边治理、边恢复经济,(3)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4)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矿山环境建设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矿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乏力,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矿业经济正遭遇难熬的"寒冬"。顺应矿业市场低迷的新周期,有待加强矿山环境制度供给侧改革:(1)健全完善矿山环境法律制度;(2)完善相关配套法规的责任协调机制;(3)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资金管理的规范化;(4)明确矿业权属制度,落实矿山环境治理责任主体;(5)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8.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一项涉及多模糊因素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类型、数量、分布、危害程度,以及矿山恢复治理率、环境治理资金投入、绿色矿山建设数量等影响因素分析,从矿山地质环境和恢复治理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攀西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判结果反映了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与恢复治理的现状,为攀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科学管理和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型矿山是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要确保小型矿山健康发展,就要做到:①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②鼓励合理合法利用零星资源;③鼓励联合,科学推进资源整合;④编制小型矿山生产总体规划;⑤制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⑥用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⑦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基金;⑧加强对小型矿山的监督管理;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通过倡导绿色勘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矿山环境治理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着矿山环境治理碎片化和中空化等问题。文章在研究矿业发达国家矿山环境治理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提出我国建立矿山生命周期性环境治理体系建议,包括鼓励探索最佳工业实践,制定矿山生命周期各阶段环境管理的详细指南,建立矿山环境绩效评价与配套激励制度,形成制度与机制加强和规范公众参与,以及加强本底调查和矿山生命周期性环境动态监测等。  相似文献   

11.
王杨群 《水利经济》2007,25(1):57-59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不仅承担水利事业职能,开展水利事业性业务;同时还拥有较大规模的经营性资产,开展经营性投资活动。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力机制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将政策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减少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实现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益障碍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深层动因;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导向机制、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和对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志坚 《水利经济》2012,30(2):22-24
国际河流水权研究长期被忽略,成果较少.构建完善的国际河流水权理论是解决水冲突的关键.国际河流水权应界定为扣除生态需水量的水体所有权.以水权为基础建立流域国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生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5.
雷爱中 《水利经济》2012,30(4):27-29
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水利枢纽工程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保障国家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程,必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发展,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工程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利用FAO渔业统计数据及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分析了1996~201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结果表明:世界水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出口市场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鲜水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水产深加工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而初加工品的地位不断下滑;世界水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日本在世界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欧盟则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出口的增速则在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利益分配过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目前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一个现有法律框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阐述林地的功能特性和概述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遵循法律社会学的整体原则,充分发挥林地的政治功能,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律决策准则是流转林地利益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郑宇辉 《水利经济》2006,24(3):55-57
在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基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水利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单位数量多、规模小、种类繁杂;业务分散,形不成合力;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政事不分,管理体制落后,发展动力不足。通过研究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改革的实践,得出启示:改革要确立战略目标,坚持业务和经济共同发展;明确改革思路,按照“三条主线、四个层次”稳步实施;重视改革外在形式,更重视改革内部机制;实行主辅分离;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孙语圣 《中国农史》2007,26(3):123-131
民国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兴盛、民间社会力量的强大,在灾害救治领域体现出较为浓烈的救灾资源捐助多元化的表征:一是捐助主体的多样化,如同乡会、同业公会、政界、实业界、宗教界、文化界、军界及大量个体等;二是捐助方式的多样化,如营业助赈、捐薪、娱乐助赈、书画助赈、礼仪助赈、广告捐助等。这些救灾主体和如此的捐助方式,从救灾层面凸现了民国这一多元化社会的奇特景观,对今天更好地做好灾害救治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钟姗姗 《水利经济》2007,25(6):63-65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使用EXCEL与MATLAB等计算工具进行多种旅行费用-旅游率回归模型选择,运用旅行费用法评估消费者剩余,计算出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景观价值。通过实例研究,证明旅行费用法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