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借鉴国外住宅用地市场演化经验对规范中国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以日本城市住宅市场为例,通过分析其1970—2012年城市住宅地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日本城市住宅地价在1970—1991年经济增长期高速增长,在1992—2012年经济萧条期大幅下跌,至今日本城市住宅地价的跌幅呈收窄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其城市住宅地价指数与消费指标的关系模型,并对比中日两国城市住宅地价分析发现:日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居民消费水平指数的年增长率对城市住宅地价指数的解释力达到72.6%;通过对比分析目前中国的城市住宅地价水平和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的关系,发现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具备了日本地产下跌前的基本特征;中国房地产价格将呈持续波动趋势,短期内住宅地价将会面临下跌的风险,而未来中国房价的涨跌主要取决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以北京市Y镇2014年建成的集中居住项目H社区为例,识别与梳理农民集中居住后潜在的社会风险因素,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方法: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原始资料,经过三级编码过程,提炼总结潜在的社会风险。研究结果:该社区潜在的社会风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风险、就业风险、产权交易风险、居住环境风险、社会保障风险、政策风险、身份边缘化风险和社交网络风险,这些风险在不同年龄群体之间所表现出的强度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农民意愿的充分表达,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原有文化的解构与重构是防范农民集中居住社会风险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正本清源防范风险王彬金融风险总是伴随着经济金融活动而产生的,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并由潜在的风险逐步演变成事实风险的过程。一、金融风险的源头目的我国银行业最主要的风险类型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资本充足风险、流动性风险、社会风险等。笔者认为,当前金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北省的五个增减挂钩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农户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下各项目在挂钩实施前后效益的隶属度。结果显示,政府主导模式下,综合效益隶属度增长幅度一般,社会效益增长最大,生态效益有所下降;市场主导模式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隶属度增长幅度较大,但有较大波动和风险。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市场主导模式下,要建立完善一套规范系统,加强政府在宏观上对项目的关键环节的监督、控制和约束;政府主导模式下,要引入市场机制,弥补政府主导模式中的资金缺乏问题,并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提高效率;从项目区的视角,应使政府与市场结合,取长补短,平稳推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增大。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防范体系,建立投标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合同风险、日常财务工作、项目运作风险的控制,加强成本管理等是控制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建筑市场上的财务风险现状,分析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提出完善抵御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剖析中国商住用地价格倒挂现象产生的机理,为中国住宅用地制度改革提供建议。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无论从房地产价格还是土地价格看,近年中国商住用地价格倒挂现象普遍,商业房地产比住宅房地产价格低15% — 4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工业用地的低价过量供应挤占了住宅用地的供应量,住宅用地比重长期偏低,住宅用地内部各类土地供应结构失衡,住宅用地的供给不足加剧了地价和房价上涨的预期,住宅用地承担了过多的为地方财政做贡献的重任。研究结论: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细分住宅用地类型,加大住宅用地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以2004年8月31日和2005年5月1日为界,将北京市住宅用地市场分为三个阶段,从土地供应量、地价、竞租曲线、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等方面分析土地供应规则的变化对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市场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土地竞租曲线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分析。研究结论:(1)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拍挂供应的政策对住宅用地市场的影响胜于“熟地”供应政策;(2)土地竞租曲线的变化反映土地市场在经过较大波动之后正在适应新的土地供应规则;(3)土地—资本替代弹性分析显示北京市住宅用地的市场效率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8.
利通过梳理商品房开发经营相关统计指标,对商品房库存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了住宅与商办用房库存去化周期的计算方法,并以长三角13个城市为例,分别计算了各城市住宅和商办用房的实际库存、潜在库存与去化周期。分析表明:虽然不同级别城市的库存总量差异明显,但各城市均表现为住宅库存大于商办用房库存,潜在库存大于实际库存的特征;当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住宅存量市场不存在库存压力,但需重点关注住宅潜在库存与商办用房库存的供应及化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也在随之增长,为进一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缓解城乡土地矛盾,增减挂钩政策应运而生。基于此,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从现阶段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提出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拓展资金渠道、做好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等有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当前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挂钩项目的信息管理,采用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网上申报系统。通过对挂钩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业务流分析,论述了系统的框架体系和功能设计,研究了系统关键技术,最后利用Silverlight、ArcGIS Server等技术实现了该系统。通过该系统项目申报单位可以快捷有效的实现在线申报,上级土地部门也可随时进行在线审核审批,简化了申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信息反馈速度和准确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实约束,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住宅用途入市的市场交易和收益分配机制,赋能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允许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受到宅基地流转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用途的限制,试点地区的改革探索整体上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延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闲置宅基地转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从商业和工业用途拓展到住宅用途入市,在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公开交易,城乡居民均可成为使用权主体,入市收益缴纳相关税费后由农民和集体共同分享。研究结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城乡住宅用地具有平等的财产权能,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市场不确定性对房地产项目开发时机的影响,检验实物期权的关键假说,为破解土地闲置问题提供政策理论依据。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1)市场不确定性每提高1个单位的标准差将使得房地产项目的开工量降低11.54%;(2)M2同比增速提高1个单位标准差,项目的开工量将增加7.20%;3个月央票利率提高1个单位的标准差,项目开工量将下降10.65%。研究结论:(1)市场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显著延迟项目开发时机,验证了实物期权的关键假说,表明破解土地闲置问题,重在降低房价波动幅度。(2)政策因素对开发商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间接地反映了货币政策对闲置土地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以全国33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为研究对象,探析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实现路径和关键影响因素,为政策推广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结果: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实现在不同地区均是多个不同条件共同作用引致的结果,具体可归纳为金融推动型、政府主导型、服务市场型3种路径;实际路径的形成和各地宅基地流转的市场基础及改革的历史探索紧密相关;其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流转范围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因素,抵押担保和“房地一体”登记之间则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研究结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的实现应从激活流转市场、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措施、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方面完善政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从制度、经济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农地流转治理结构的转型逻辑与区域差异。研究方法:逻辑演绎法,Bi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促进农地流转从关系治理向契约治理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产权的界定与实施、流转租金的上涨和人情往来的减少。(2)农地流转治理结构及其转型逻辑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更偏向契约治理,中部地区更偏向关系治理。在驱动因素上,东部地区较高的流转租金和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是主要的转型驱动力,中部地区的人情文化传统较深,阻碍了农地流转的市场化转型,西部地区的土地确权颁证率较高,发挥出了明显的确权效应。研究结论:(1)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流转市场的基石,不仅要保障产权明晰,还要构建有效的产权实施机制;(2)经济利益是驱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农地价值形成合理的价格参照系;(3)文化观念是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重要支撑,要协调好市场观念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4)需因地制宜地推进农地流转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研究地质灾害对城镇住宅地价的影响及城镇住宅基准地价的地质灾害因素修正系数编制。研究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网格地价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基于兰州市1621个住宅地价调查样点数据的分析显示,地质灾害隐患可导致土地价值的降低,但作用程度在不同土地级别、不同空间位置存在差异,地质灾害对地价产生负作用的极值易出现在各类洪道、沟坡地带;运用兰州市公开出让住宅用地数据进行验算,将网格地价模型和GWR模型法得出的修正系数应用于兰州市基准地价修正法评估,验算结果基本符合兰州市地价实际情况,网格地价模型的验算结果较GWR模型更为平稳。研究结论:地质灾害因素修正系数的空间量化,有助于提高地价评估的准确和客观性;网格地价模型法较GWR模型法更适合当前基准地价修正系数编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18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8年,土地价格、土地市场化、土地产权安排、土地征收和土地改革等是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焦点。国外研究关注城市土地价格的变化趋势、土地市场不完善的原因、产权稳定性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成效等,而国内研究重点关注农地流转的意愿和价格、失地农民的福利、产权稳定性与农业投资的关系、土地制度演化变迁过程以及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等问题。研究结论:2018年,土地经济领域研究在土地制度变迁过程、土地流转市场新体系、土地供给、土地细碎化、征地影响因素等方面有所进展。2019年将重点关注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政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跟踪评估、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融资担保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系统论视角构建北京市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效果仿真模型,剖析政策运行影响机理,预测政策试点未来实施效果并寻找优化路径,以期形成可复制可参考试点经验。研究方法:运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仿真模型模拟压力型、需求型、要素型、市场型4种情景下政策运行效果。研究结果:(1)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构建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效果仿真模型,供给侧包括政策供给子系统、项目供给子系统、土地供给子系统,需求侧为承租人需求子系统;(2)至2030年,北京市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土地供应量可以达到2 000 hm2左右,建设项目150个左右;(3)对政策效果的影响方面,政府压力因素是最主要正向的影响因素,其次为市场因素、承租人需求因素、土地供给因素。研究结论:加大投融资政策扶持,综合运用政策、市场、要素、需求等途径,激励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保障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政策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基于住房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视角分析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对房地产市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 方法:理论分析、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上一年住宅用地供应面积增加 1% 可使当年 住房竣工面积显著增加 0.17%,弱于房地产投资资金对住房竣工面积所产生的 0.25% 的提升作用,该结果一定程度上 验证了住宅用地供应与住房供给之间存在生产函数渠道的影响路径;(2)基于实际房价与租金还原房价的偏离程度测 算,发现不同房地产市场投资热度下,住宅用地供应对房价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 2.05 和 2.92;(3)低 投资热度下,上一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的增加可显著降低当年的房价,而高投资热度下则会起到推高房价的作用。研 究结论:住房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存在不同的价格机制和供求规律。当住房市场以投资品属性为主导时,需求曲线 向上的刚性走势违反了一般的商品需求规律,供给曲线的右移将导致均衡价格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损失;同时在城乡居民市场主体地位、城乡土地产权地位、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研究结论:基于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公平与效率的改进出发,取消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允许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并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